下个月将有一项重要的地方性法规将要实施,这项法规被称为“无废城市”建设法,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将会出台该法规。

2024-04-21 12:34:45   编辑:喻武行
导读最近,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条例》,规定自2024年6月5日起正式实施。这一地方性法规是全国首个...
最近,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条例》,规定自2024年6月5日起正式实施。这一地方性法规是全国首个有关“无废城市”建设的规定,为我国“无废城市”建设进程加速前行打下基础。
这篇报道的作者是记者张维。
最近,在上海,第十六届市人大常委会开了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条例》,该《条例》将于2024年6月5日起生效。这是国内首部有关“无废城市”建设的地方法规,对于我国“无废城市”建设起到了加速推动的作用。
在今年早些时候举行的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黄润秋部长表示,今年将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积极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努力建设多个“无废城市”示范。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消息,截至2023年,全国1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8个特殊地区陆续出台了“无废城市”实施计划,各地累计开展了3200多项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此外,15个省份全面有序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形势令人担忧。
过去一提到垃圾转运站,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捂住鼻子,但现在似乎闻不到异味了,也没什么噪音了。听说这是新型的绿色环保垃圾处理方式所带来的效果。广东省深圳市的李女士对位于南山区华侨城的垃圾转运站连连称赞。
在这里,处理垃圾的步骤是:当生活垃圾运输车抵达时,工作人员会卸下密封的垃圾桶并放在设备上进行处理。然后,相关设备会自动压缩垃圾,并重新装车运送至东部能源生态园进行焚烧发电处置。
根据了解,这里的地下垃圾处理设备包括压缩箱等设备都被安置在地下室,可以有效地隔离垃圾压缩带来的噪音,同时地下室还配置有负压抽风和喷雾综合除臭系统。
这种友好环保且无害的垃圾处理方法,与“无废城市”构想完美契合。生态环境部所描述的概念是,“无废”并非表示不再存在固体废物,也并非意味着所有固体废物都能被充分回收利用,而是指通过引导新的发展理念,促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持续推进减少固体废物产生源头和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垃圾填埋量,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建立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无废城市”的远景目标是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降至最低,资源充分回收利用且处理安全。
“零废弃城市”建设与我国处理固体废物污染紧密相关。处理固体废物污染不仅涉及减少污染,还有助于减少碳排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部分,也是深入开展污染治理的关键任务。努力实现城乡“零废弃”,保障环境健康与安全,是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方面。
当前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局势依然严峻。根据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综合业务部的李淑媛副主任介绍,我国目前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建筑废弃物、电子垃圾、农业废弃物等产生量仍然很大。全国每年新产生的固体废物超过100亿吨,累积存放量高达600亿至700亿吨,占地20万公顷以上。
李淑媛表示,由于一些地区对危险废物管理不力,危险废物处理能力不足,监督执法不严等问题长期存在,再加上危险废物处理费用过高等因素,导致环境风险日益突出。许多地方陆续发生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和处理等环境污染事件,同时尾矿库等引发的突发环境问题也频繁发生。
城市“零废弃”计划加快实施
近年来,我国在防治固体废物污染方面增加了努力。
严厉打击危险废物违法犯罪已经成为生态环境部、最高检察院、公安部连续四年展开的重要专项行动之一。这一行动有效地制裁了危险废物违法犯罪,并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造成了明显震慑效果。
政策制度在不断完善。近日,生态环境部先后发布了《固体废物分类与代码目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指南》。《目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细化固体废物种类,并统一了代码,基本实现了对所有固体废物种类的覆盖,为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奠定了基础。《指南》旨在指导地方依法开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公开发布工作,提高公众和社会对这方面工作的认识,增强公众参与能力。这两项措施有助于推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数字化,提升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
“无废都市”建设已被列入议程,相关顶层规划正在加快推动。2018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无废都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旨在通过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持续推进固体废弃物减少源头和资源回收利用,以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实现将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计划》强调了六个要点任务:加强顶层规划引领,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的作用;推进工业绿色生产,推动大规模工业固体废物存储处理总量向零增长;推动农业绿色生产,促进主要农业废弃物的充分利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少和资源化利用;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对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新型产业发展模式。
为加快推动“无废城市”建设,以实现“双碳”目标,相关理念和实际方案正在日益被更多地区所采纳和推进。上海率先在地方立法方面进行试点,并取得了积极的探索成果。
据了解,专家表示,当前国家和上海都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用于处理固体废物污染、推动循环经济以及促进清洁生产。然而,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建设“无废城市”的立法条例。颁布这样的《条例》将有助于上海高效地建设“无废城市”,加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目标,并为此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作为一个典型的超大城市,上海市人口和产业高度集中,固体废物产生量巨大,而生态环境的容量却有限,因此‘无废城市’的建设显得尤为紧迫。”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指出,上海将努力成为超大城市中的‘无废’典范,积极打造美丽中国的示范区,为创造美好上海绘制新的蓝图。
有效的法治是保障建设“无废城市”的重要措施。
上海采取这一行动,也是在执行《规划》。《规划》指出支持试点城市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和规章。
“首先建立、随后拆除,借助《法规》发挥正面推动作用,确立完善制度、技术、市场、监管等四个体系,为构建‘零废弃城市’提供支持和保障。”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殷骏表示,《法规》也为全国各地建设‘零废弃城市’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和模式。
在“无废城市”的规划中,法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除了制定法律外,《方案》还强调要依法严惩各种固体废物的非法转移和倾倒行为,以及无证从事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和处理活动的行为。持续打击非法收集和拆解废旧铅酸蓄电池、报废汽车、废弃电器和电子产品的行为。加大对生产和销售超薄塑料购物袋、农用薄膜的执法力度。加强固体废物处理中心的综合整治。对固体废物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未完成工作任务的单位,将严肃依规依法追究责任。
当前,地方实践的相关经验积累离不开法治的有效发挥。例如,浙江省宁波市组建了市政府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高水平的“无废城市”建设方案,并颁布了40多项政策文件,坚持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从制度层面规范和创新。全省发布了首个区县级“无废指数”,主导修订了省内“无废工业园区”等3个“无废细胞”建设指南,制定并实施了《宁波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宁波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等3部地方法规,其立法数量在全省名列第一。
广东省自去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广东省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规定了建筑废弃物减量、全程管理和综合利用等方面。截至目前,广东已颁布了《广东省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广东省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政策文件,建立了各类环境基础设施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确定了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的重要任务,加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以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此举明确了“无废城市”建设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为了达到2035年美丽中国基本实现的目标,生态环境部强调将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划,加快探讨全国“无废城市”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有序推动“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工作,推动城市向全面绿色转型。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