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常:探讨读书的方法怎么样

2021-04-09 16:01:51
导读生活中我们没有必要为难自己,质疑自己,有时我们无法很好地理解或学会某样事物,那只是我们思考与接收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生活中千变万化

生活中我们没有必要为难自己,质疑自己,有时我们无法很好地理解或学会某样事物,那只是我们思考与接收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生活中千变万化,色彩万千,那么今天小编就跟小伙伴们说说探讨读书的方法都有哪些小细节该知道的,相信大家都感兴趣吧,小编也收集到了关于探讨读书的方法一些相关资料,希望大家看了会喜欢。

  初中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这对学生情商、智商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形成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多元对话的思维习惯,唯有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进行深度阅读。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

  探讨读书的技巧

  一、“无为”而始,培养阅读的兴趣

  学生是一个自由的、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个体,他们在身心各方面都潜藏着极大发展的可能性。我们应该通过适当的教育手段不断地培育和扶植他们身上的“生长点”,让学生从不爱读到爱读。

  农村孩子由于社会原因、家庭原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习惯不是太好,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耐心看完一篇文章,更谈不上“深入”了。所以,笔者在接到每一个新班级之后,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对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以便于更好地沟通、最优化地引导。

  在阅读课上,根据事先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些书目,以有利于激发学生暂时性地兴奋。这时,笔者再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最感兴趣的书目,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到世界的精彩、历史的厚重、道义的神圣和生命的价值”。他们的感受也许是肤浅的,也许是有失偏颇的,但毕竟是读了,有所认识了。

  这个过程看似“无为”,因为每个学生的天赋、兴趣与气质、冲动等是不同的,经历、体验也是不一样的,效果肯定参差不齐。但是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这个过程很有必要,这为后面的“有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个环节的设置,主要通过抓住他们最爱的书目,以此为切入点,来激发、培养学生最起码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一时觉得阅读还是不错的。渐渐地,随着“暂时性地兴奋”的积累,量变引起质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也就可能了。

  二、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中学语文教材是中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要源泉,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必要阶梯,是开发智力的最佳依凭,是陶冶情操的重要园地。教者充分利用好教材,既强化了学生的兴趣,又能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论,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如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笔者披题入文。从题目中去把握文章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比着分析,引导学生理清作者在其中的活动、心态、喜怒哀乐的情感等。再如萧乾的《枣核》,赏析时笔者就抓住末句“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以此铺开,洞击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理解文章的主题。又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文章,笔者引导学生去抓各段的中心句,这样很容易理解文本,得出问题的答案: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进化的观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此外,我们还可以把风格类似、内容相通等方面的文本集中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教材分析时巧妙渗透的各种理论、方法,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自然地运用,从而拓深阅读的深度。

  当学生面对一篇新的文本时,笔者在他们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联系赏析教材时的一些方法,自己设问题,自己求答案。“学生的主动提问是学习积极主动性的表现。学生有疑而问,由问导思。”这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提问中自主探究,表达自己的理想,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吸纳别人的思想。只有如此,学生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丰富思维。因此,笔者还发动学生进行合作,多问几个“为什么”,使问题的内涵不断向纵深挺进。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在提问中学会概括,把思维向深处引领。这一切都是动态的,因为学生的智慧是灵动的。惟有动态,只有变化,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当然,这里的“动”不是课堂表面的热闹、气氛的热烈,实质上是师生思维的碰撞、师生思维与文本的碰撞、与作者心灵的碰撞。

  三、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假戏真做

  角色扮演,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出发,使参与者从不同的角度体验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在认知和情感上产生冲突,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和体验。角色扮演的最大长处是实效性,可以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可以促使学生换位思考、诱发情感的共鸣,甚至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去感知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这样对文本的解读自然就很深了。

  曾经说过“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史铁生,在学习他的《我与地坛》节选时,笔者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只是选择了这两句话:“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让学生反复地读,希望能读出那种颓废、无奈、沉沦之情,但发现学生不容易进入情境。怎么办呢?笔者立即改变教学思路,假戏真做,让学生也做一回“史铁生”。并:“你看,平时活泼乱跳的小伙子、小姑娘一下子蔫了,突然瘫痪,这是多么沉重的打击。”这样,就在学生的心中激起非常强烈的情感反应,对文本的理解也就进入了一个新高度。

  再看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尽情展示她对世间万物的珍惜。笔者就请学生蒙起自己的眼睛体会一下盲人的诸多不便,让学生走啊、拿东西啊……学生投入的表现就足以证明他们的理解深度了,甚至在课后许多学生还在讨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通过角色的体验,调动起他们心灵中的美好情愫,进而奠定深厚的文学底蕴,让他们的生命更加美好、更加丰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四、教者适时介入,通过理答帮助学生形成深度思维习惯

  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情况下,教者适时介入,主导全局。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已经有了前面几个层面的情感体验,教者要做的就是通过“后续再生”策略,进行理答,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升华体悟,形成深度思维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尽量减少课堂教学的静态预设性,而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笔者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程度,通过教师必要的“理答”,进行补充、揭示、追问、转问,帮助学生转换视角,向外拓展,学会评价,达到对问题切实、优质的解决,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多、思维范围更广、思维内涵更丰富。这样的课堂就动了起来,就激活了阅读教学的活力,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提升了阅读教学的境界,促进了学生深度阅读习惯的养成。

  “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师的追问、点拨、启发,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随着训练的逐步推进、学生方法及思维的逐步成熟,长此以往,形成积淀,形成习惯,最终有为。

  探讨读书小妙招

  1.学习上要有明确的学习计划表

  拿到学校的课程表后,便能模拟课程表安排好每天课余时间学习计划表,列出每天的学习科目和学习时间段,并尽量详细地列明早晨几点到几点读什么书,中午几点到几点午睡,傍晚几点到几点体育锻练或课外阅读,晚上几点到几点各安排哪几科学习,每一科目学习上一般兼顾到学习的吸收、复习、练习、归纳、预习五大环节,连各科学习期间的休息时间以及睡觉和起床都列出来。每一天所安排的时间和内容都应能兼顾当天的课堂学习内容,又能兼顾到第二天的新内容,力求使每一科都有保证的学习时间,不要出现明显的偏科现象,数理化三个学科安排上尽量不要出现隔天安排现象,也不要挤在一起安排,中间可安排一些识记类学科以缓解紧张的思维。订下学习计划表后,能尽量排除干扰雷打不动地执行,学习情绪和学习计划不受学习成绩波动影响。为防止偶遇不可避免的外界干扰如别人请酒、朋友偶而拜访,而把某一科学习时间冲掉,最好将星期六晚上或星期天上午设定为一个学习弥补调节时间点,为自己准备一个弥补时间。当然,能在近一两天内挤出一些时间补上则更好。

  2.要有保证且合理的睡眠时间

  有了保证且合理的睡眠时间,整个高效率学习环节才能有保证。

  早上尽量不要过早起床,能六点多起床就足够了。早晨能低强度锻炼十几分钟,一天精神会特别好,早读一般安排两科朗读、背诵可侧重安排语文、英语科,其它科也可安排读一读,尽量不要在一科朗读或背诵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否则对长时记忆不利。

  中午要尽量午睡40到50分钟左右,但不要睡眠过长时间,这是整个学习过程最重要但最易被学生忽视的环节。为了能放心午睡和防止午睡过头,最好在家中或租住的地方配一架闹钟来提醒自己。在家睡不着,可提早到学校,看看一会儿书,然后伏睡半个钟头冬天伏睡要注意防着凉。

  为什么着重强调中午的午睡要呢?通过笔者二十年课题跟踪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在中午没午睡的情况下,下午三点左右人坐着不动易进入浅睡状态,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加上下午三点左右学校时常安排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需要动脑思考的科目,因而学生课堂吸收率普遍极低。如果靠自己课后弄清楚相关内容,时常要比别人多花费两到三倍以上时间,且知识运用还很难熟练,因而学习效率时常达不到别人的三分之一。另外,中午未午睡,晚上六点到八点这段时间内人又会进入浅睡状态,而这段时间是课外学习时间中逻辑运算思维高峰期,当人有睡意时,这一高峰期便容易被错过,这对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学习极为不利。若在晚上六点到八点这段时间里伏睡一下,不但容易把其中一两科的学习时间冲掉,同时又会使逻辑思维时间延后,使得晚上十一点后很难入睡,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很多学生还会因此而在第二天上午9点左右再次进入浅睡状态,许多学校数学课常安排在这段时间上,因此数学科学习容易受到影响。长期这样下去,学习上不可避免会出现恶性循环状况,学生个人也会感觉自己总跟不上别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这几科学习会感觉越来越吃力,越来越力不从心。许多家长感觉特别奇怪的是自己孩子初中数理化基础非常好,为什么一到高中便学不好,经过家长会点拨一下才发现自己孩子忽略了这一点。

  每天晚上能好好钻研三~四科,每科安排四十~六十分钟就足够了,切不可在一科上花过多的时间。个别题目一看就会可以跳过去不做,这可为需要深入动脑的地方多腾出一些时间。要避免数理化等需要逻辑运算思维的学科一个晚上只安排专攻一个学科,虽然表面上看学习很有成效,但练习量过多,不便于识记,还会冲掉其它科学习时间,造成明显偏科现象。还要避免数理化学科连续性安排即一个接着一个,让头脑没有休息和缓解的机会。另外,不要贪多安排六七科,表面上看似乎科科兼顾,但学得一定很浅,思考问题也无法深入,这也等于白花时间。晚上尽量不要超过十一半点睡觉,有些人超过时间人还未睡,头脑会越来越兴奋,以后非常难入睡,这容易影响第二天的学习。而有些体力和精力不济的人学习到十一点半左右已身体困乏,再也无法接受知识。可以说晚睡得不偿失,自己身体也容易搞坏掉。

  每天晚上学完二科尤其是动脑量大的学科后,应安排十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这个时间不要呆在教室或房间里,最好到静静的校园里或房子外大路上散散步,这样做既可以借机休息一下,又可以帮助你理一下学习头绪,许多新奇的思路、方法往往可以在这时候萌生出来平时遇到难题时不妨也这样散散步,通过散步来思考解决难题。一直坐在教室不动,连续性看书做作业,表面上时间抓得紧,但所学的内容容易被后面所学的内容冲淡,吸收力极差。每天晚上十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是值得任何一个人投入的,一天里没有机会锻练的人也可以利用这一时间锻练一下。

  晚上学习时间的安排上要注意思维科数、理、化与识记科语、英、史、地、生插开,睡前不要安排思维科练习和阅读,只适于阅读一些课外内容,这样容易入睡。

  晚上有上学校自修的学生,要有根据老师下班调节学习科目顺序的意识。当晚数学老师下班,数学科就要尽量安排在前面,遇到问题无法解决就可先问老师。若安排在后面,等想问老师时老师已回家了,这容易失去与老师交流和探讨的机会。

  如果上课常打瞌睡,便说明时间安排上肯定存在问题,学习效率一定很低。许多原本基础较好的同学就因为不注意这一点而在高考中失利。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上课时能精神抖擞,便能最大限度吸收教师传授的内容。大多数人70%知识是靠课堂吸收的,30%知识才靠课余时间吸收的。

  如果感觉一周学习很累,则有必要安排星期六晚上或星期天白天好好休息一下,在家看看电视或去看看电影,也可外出走走,爬爬山或逛逛街都可以。这样做身心既可得到充分休息,又可乘机观察外面的世界,接近大自然,从中汲取灵感,寻得一些文章素材,得到一些启迪,写出有血有肉带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这个时间最好不要有过长时间紧张激烈的活动,这容易造成此后二三天时间内身体过度疲劳,上课注意力也难以集中,极大地降低课堂吸收效率。

  3.学会放下架子向他人求教

  若碰到个别存疑且深入思考后还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最好当天就向同学或老师求教,尽量不要拖到第二天。如果当时没人可问,可以先在书中做个记号或书相关页面折起来做个记号。最好的做法是准备一个小小疑问记录本,记下内容,路上走时灵感一来可翻开看一看,碰到老师和同学可随时讨教。当一个人具备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时,才可以比别人多懂得一些知识,最终远远超越别人。

  4.力求化别人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

  自己有不懂的地方,向同学问清楚,自己也掌握了,就可以和同学在这一点上持平;若自己已掌握了某种方法,再将别人更加巧妙的方法学会,思路便会更加开阔,以后别人遇到一个问题无法解决时,自己却可以从多方面入手解决,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便能远超别人。所以平时做完一道题后,不妨问问其他同学,看他们有没有想出其他更加巧妙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有就尽量向他们求教。即使自己平时成绩比别人好,这时也应放下架子谦虚地向别人学习,毕竟每个人都有其长处。自己往往也能通过这种谦虚的求教而赢得别人的尊敬。

  5.每天学会吸收一些课外知识

  每天力求抽一点时间看一二张含有数、理、化、语文、英语等各种内容的参考性报纸或杂志重点推荐《中学生学习报》、《读者》、《中学生数理化》、《数理化学习》、《数理天地》、《考试报》、《中学生理科应试》、《理科考试研究》、《英语周报》、《语文月刊》、《作文成功之路》等几类学习用报刊杂志。自己若没有订,可于傍晚抽空到校学生阅览室看看。着重看别人怎样分析和评价一个问题,想一想别人从哪个方面入手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主要思路和观点是什么,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评价训练,你便会发现,你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于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处理问题带有自己的见解和特色。看理科杂志时,看别人文章时偶尔可停下来思考一下别人是怎样巧用公式、定理、定律和图象去解决问题的,若想清楚了,晚上学习相应学科时,可找来练习册,在相应章节找一些类似的题目试用一下,看能否行得通,行不通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若遇到文章看不明白处,可找时间向同学或教师求教。一旦方法试用熟了,别人的方法便会成为我们自己的方法。这样,解题时思路便会比别人开阔得多,思维也不易受到限制,答题心态会比别人好得多。

  从吸收的角度来说,每天晚上一个学科学习时间安排上要考虑方法试用时间、预习时间、某一章节练习时间、复习时间的分配,个别有超前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学生还要考虑超前学习时间的分配。如实在觉得时间不够,那些有超前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学生可考虑利用星期六或星期天进行超前学习,暂时不挤占当天某一学科练习或复习时间。 猜您感兴趣: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