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子公司员工因高强度工作16天导致猝死,行业内8-10-6是常态

2022-07-02 20:56:58   编辑:小美
导读长城汽车(601633)旗下的If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If科技”)技术中心某部门员工。SH),紧张工作16天后猝死。事发后,员工信息被抹去,公司以员工已离职为由拒绝赔偿。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称,长城汽车(601633)旗下的If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If科技”)技术中心某部门员工。SH),紧张工作16天后猝死。事发后,员工信息被抹去,公司以员工已离职为由拒绝赔偿。

7月1日,长城汽车向原爆料平台发函,称爆料文章与事实严重不符,公司从未强制加班;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离职或者死亡,劳动关系终止;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工伤索赔流程。

7月2日,红星资本局就上述信息向长城汽车求证,截至记者发稿时未有回复。长城汽车尚未对此公开回应。

业内人士向红星资本局指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仅长城汽车,国内车企、电池厂996,甚至8-10-6都是家常便饭,但加班费并不多。一些R&D的岗位甚至没有加班费,只有绩效。尤其是底层工程师,工作强度大,压力大。此外,相比合资车企,自主品牌加班现象更为严重。

长城汽车回应员工加班猝死;

没有强制加班,已经启动工伤索赔程序。

爆料文章称,相关工作人员透露,该员工在连续高强度工作16天后,于6月22日上午9点左右,突然在蜂巢能源办公园区3楼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发两天后,如果这位员工的技术信息全部被公司抹掉,相关的打卡信息也被人力资源部彻底修改。该员工生前是一个部门的科长,第二天该部门就解散了。

6月24日,员工家属到公司要求赔偿。如科技以员工离职为由拒绝赔偿,在保定蜂巢公园北门设置了封锁线,防止消息泄露出去。

据界面新闻报道,7月1日,长城汽车向原爆料平台发布《关于要求删除不实文章的函》,称社交平台上的爆料文章与事实严重不符。长城汽车在信中说:

1.长城汽车从未被迫加班。所有加班都是员工视项目发展情况自发进行、自主安排,加班结束后可自主选择加班费或休息休假。这是公司规章制度规定的,适用于所有员工,无一例外。

2.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员工离职或者死亡,劳动关系已经终止,公司只是按照流程从制度上减少员工。如果有故意“擦除”的,不一定要2天后再做,当天就可以实施;

3.员工死亡后,公司第一时间启动了工伤索赔程序,公司已先行向家属支付了关怀慰问金。同时,我们还在积极推进工伤索赔程序。

以上是这个事件的真实情况。对于员工的去世,公司上下都沉浸在悲伤中,但逝者已矣,生者如是。对此,我们有证据、有理由、有信心还原和展现真实情况。

公开资料显示,如果科技成立于2021年2月22日,注册资本2.1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唐海峰。公司由长城汽车100%控股,实际控制人为魏建军。穿透后股权为34.53%。

如果说科技是长城控股旗下的新能源自动驾驶卡车公司,那么它和长城体系内的蜂巢能源、势能、窦宪智能、Mimo智行、沙龙智行属于同一序列,都是长城汽车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的载体。

前雇员:R&D部门加班时间最长。

业内人士:行业996/8-10-6是常态。

《劳动法》规定,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用人单位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长城汽车前员工亲属告诉红星资本局,“长城汽车采用大小周机制,隔周双休。是加班加点的风气。天黑了下班很正常。通常,我会工作到晚上8点以后。周末节假日经常加班,平均每月加班40小时以上。特别是技术部门,经常晚上10、11点才下班。”她强调“很多时候加班都是自愿的。”

她回忆,自己早上9点上班,晚上8点下班,午休一小时,一个月工作24天,每个月至少要加班48小时。“家庭聚会基本没见他。”

2020年通过社会招聘进入长城汽车的李先生,不到一年就离职了。“R&D部门加班最严重。工期急的时候,整个部门8点上班,11点以后下班,周末才能休息。”他告诉红星资本局,“任务摆在那里。如果完不成,只能主动加班。部门领导带头。”

“我非常感谢长城汽车。我在一年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我想要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我有自己的生活。”得益于长城汽车的工作经验,李老师轻松跳到了另一个自主汽车品牌,“不过这里也是996。”

广东广荣律师事务所律师周纯向红星资本局指出,“自愿加班超过36小时并不违法。这里的自愿加班,是指员工在没有用人单位安排,也没有给用人单位留下任何加班记录的情况下,自愿延长工作时间的行为。”

有汽车行业人士告诉红星资本局,“不仅是长城汽车,国内车企,电池厂996,甚至8-10-6都是家常便饭,加班大多会有奖励,但相比互联网大公司的收入,有些R&D岗位没有加班费,只有绩效。尤其是底层工程师,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另外,相对于合资车企,自主品牌加班现象更严重。”

据了解,国内车企之间的竞争正在加剧。在增加R&D投资的同时,R&D周期也在被压缩。加班已经成为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每年都会有几款新车型。车展就像一场考试。眨眼的时候就是死线。从技术上来说,至少必须是行业主流。一家有了新成绩,其他家必须马上跟进。”一位新能源汽车工程师对红星资本局表示,“新能源汽车正处于行业关键期,现在不卷铺盖,未来车企可能一无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