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上古先民辨识节气留存神秘遗迹

2022-08-15 13:22:45   编辑:印叶妮
导读辽宁上古先民辨识节气留存神秘遗迹

小满时节谈“二十四节气”,人们不免会问,节气的划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在二十四节气形成以前,安排农事需要观察星宿出没。顾炎武《日知录》中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这个时期,普通百姓也需仰观天象以确定季节变化,生产生活受到很大的制约和影响。

那么,上古先民会辨识节气吗,在那个久远的时代有“天文台”吗?答案是肯定的。

神农氏、唐尧等先贤长期活动在晋东南、晋南地区,对节气的观察与创设发挥了巨大作用。这里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农作物生长繁茂,对总结提炼节气是非常有利的条件。史书载:神农氏“正节气,审寒温,以为早晚之期”,据此或可推测节气为神农氏首创。《虞书·尧典》有“四仲中量”记载。帝尧命羲和等人分居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负责观测太阳出没、昼夜长短变化等天象工作。于是有“日中星鸟”(春分昼夜平分)、“日永星火”(夏至日长夜短)、“宵中星虚”(秋分昼夜平分)、“日短星昴”(冬至夜长日短)的记录,“鸟”“火”“虚”“昴”为二十八星宿中的四仲中星的星名。这段记载说明,尧时期我国已经设有专门观察天象的官员, 分别以“鸟、火、虚、昴”四星在黄昏时中天作为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标志。

那么,在辽宁地区有无这样预测节气的“上古天文台”呢?好像不止一处。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海城析木镇姑嫂石村姑嫂石棚附近的“石龟天图”。姑嫂石村分五道山岭,石龟所在的山头正居于五座山岭中央,山体就像盘龙,周围有S形河流围绕。从析木石棚沿着山间小路走了大约20多分钟,一块巨石显现在眼前,在一大片裸露的山石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走近看,一只巨大的石龟,头朝南、尾向北,微微缩着头,卧在山岭上,好像停在此处歇歇脚。石龟身长2.9米,高和宽为1.4米,加上石座,共占地36平方米。

更令人惊奇的是龟身上、龟足四周平台上展现出的“神秘符号”,用水将石面淋湿,石上立刻显出了几处梅花状的符号。这些符号皆由很小的圆形小坑组成,每组中各个圆坑直径相同、深浅相同。鞍山学者张骏伟认为,龟颈下的一组三角形的符号是十万年前北斗七星的形状。其中三个小坑组成了一条直线,代表了摇光、开阳、玉衡三颗星,而直线下方就是一个类似于三角的由四个小坑组成的符号,分别代表了天权、天玑、天璇、天枢四颗星。 也就是说,这石龟天图,实际就是辽宁上古先民观察天象、预测节气的“天文台”。

与网络上的北斗七星推断图相比,石龟上这些符号的形状与十万年前的北斗七星几乎不差分毫。我们现在看到的北斗七星是一柄大勺的形状,其中摇光与天枢星变动的位置最大,其余几星则变化较小。

历来,北斗七星总是被赋予各种各样的寓意,其中尤以王权、巫权最为属意。古书记载:“帝颛顼高阳氏,母曰女枢,见摇光之星,贯月如虹,感己于幽房之宫,生颛顼于若水。”这句话最主要的意思就是说,颛顼大帝就是天上的摇光星下凡。古人研究天象,发现北斗七星中的天枢、天璇总是围绕着北极星,北极星就如同被众星环绕的明月,地位超然。远古的人类,虽还未分化出最初的等级,但对天象的观察却精准而细致。可见,辽宁古人敬天、畏天,其滥觞也得追溯到几万年前了。

辽沈晚报主任记者 张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