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芬详细介绍了中国空间站建设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2-06-05 18:55:24   编辑:葛剑
导读新华社酒泉6月4日电题:详细说明空间站建设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访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

新华社酒泉6月4日电题:详细说明空间站建设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访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

宋晨,李国利,胡哲,新华社记者。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4日透露,根据空间站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的研究,神舟14号飞行组由宇航员陈东、刘洋和蔡旭哲组成。三名宇航员将进入核心舱,并在轨道上停留6个月。这是中国空间站建设阶段。继2022年5月天舟4号货船成功发射后的第二次飞行任务。这也是现阶段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空间站的组装和建设将在轨道上完成。从1992年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发展战略到神舟14号准备出发,中国人民的飞行梦想延伸到更远的天空。

神舟十四号飞行组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选拔标准是什么?太空中的食品、服装、住房和交通有什么新的吸引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培训中心研究员黄伟芬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培训中心研究员黄伟芬接受新华社采访。(新华社记者梅元龙摄)

神舟十四号乘组的任务复杂而艰巨。

记者:神舟十四号飞行组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空间站站的任务对宇航员要求更高吗?

黄伟芬:今年,我们将有两个载人飞行任务,这是我们空间站建设阶段的载人飞行任务。神舟14号飞行组将在空间站建设阶段执行第一个载人飞行任务,这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非常困难。

在6个月的飞行中,宇航员必须经历的飞行条件非常复杂,包括9种组合结构、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疏散和2次转移任务。在此过程中,必要时进行状态监控和交会对接;第一次进入问天舱和梦天舱,完成载人环境的建立;解锁、安装十多个科学实验柜;以及日常组装、施工、维护等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必须首次使用气闸舱进行出舱活动。我们计划进行两到三次出舱活动,这是第一次使用问天实验舱的小型机械臂进行出舱活动。小臂和大臂的组合臂将用于出舱活动。这些都是新的状态,对宇航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还将进行太空教学,开展其他一些空间教育活动和公益活动。

因此,神舟十四号组的任务极其复杂,对航天员应急和故障处理能力的要求也高于以往。

6月4日,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三名宇航员陈东(中)、刘洋(右)、蔡旭哲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媒体记者集体会面,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李刚)

三位航天员特别认真,将来会选出第四、五批航天员。

记者: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的选拔基于什么规则,有什么考虑?

黄伟芬:根据项目总体规划,在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施工阶段,有四个载人飞行任务,我们在总结早期选拔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空间站阶段的任务特点,调整选拔策略,根据总体规划、新旧搭配、继承和发展原则,确定和选择四个任务飞行组。我们选择了有飞行经验的宇航员作为指令,每个组都是如此。

在选队选择中,我们分析了每个任务的特点和关键任务对宇航员的要求,如机舱活动。同时,考虑到每个宇航员的个人特征和任务的匹配,以及他们之间的心理相容性,从而形成一个合适的团队。我们应该考虑年龄、飞行经验和其他因素,最后综合确定。

三位宇航员的共性特别认真,非常细致,爱学习爱学习,很有团队精神,相容性很好。

他们三个也有不同的特点。陈东作为一个长期的指示,特别自信,非常大胆,有力。他经常在训练和实验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刘阳非常友好,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蔡旭哲非常聪明,理解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的速度相对较快。

目前,我们已经选择了三批宇航员,未来将选出第四批和第五批。宇航员队伍建设应始终考虑国家载人航天工程总体规划、相应的任务需求和宇航员队伍本身的现状。我们将定期选择新的宇航员加入宇航员队伍。

我们将根据任务的需要扩大候选人,培养各种专家类型的宇航员,使宇航员团队始终保持适度的规模、合理的结构和优秀的综合质量,以满足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5月29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组合体正在转移到发射区。新华社(汪江波摄)

以风险为重点,对航天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不断完善太空衣食住行。

记者:你刚才说神舟十四号的任务艰巨复杂。我们对宇航员进行了哪些有针对性的训练?衣食住行有什么新看点?

黄伟芬:自2017年3月以来,我们的培训已经完全转变为空间站建设任务的准备工作。有一些培训是常见的,我们在8类100多门学科培训的基础上,根据神舟14任务的新特点、新任务、新状态、新变化,注重低压环境活动培训、机舱活动程序模拟器培训等关键任务,使用虚拟现实培训机和机械臂操作培训台进行协同培训和演练,使他们掌握机舱活动技能。

此外,还有针对性的风险培训,因为随着空间站的建成,组合变得越来越复杂,飞行时间也很长,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会增加。针对这些风险,我们应该进行应急和故障处理培训,如通过演绎故障计划学习、实践培训和演练,加强应急故障处理能力的培训,使宇航员能够冷静、冷静、有效地处理这些紧急情况。

最后,对物资管理、体能训练、心理调适训练等长期飞行停留进行持续强化训练。

此外,两组应同时在轨道上工作和生活。我认为这主要是对空间站系统的挑战,如再生保障系统。

对于宇航员来说,在地面组合中进行实验时,有一个180天的空间站载人综合验证实验,每组在空间站的实验舱中工作了30天。我们还进行了神舟14号和神舟15号的轮换实验。

通过神舟14号乘组和神舟15号乘组在轨轮换,未来乘组轮换将是正常的。

此外,宇航员在太空的衣食住行应该不断改进,因为衣食住行对飞行有很大的影响。宇航员应该生活得好,生活得好,工作得好,为他们提供各种良好的保障和便利。

例如,这种食物中添加了提子,因为提子吃起来更方便,果汁不是特别多,肉也更致密。洗干净,你就可以吃了。

神舟十四号也是如此。

神舟12号和神舟13号两组成功完成任务,返回后状态良好。通过他们在轨道上飞行的出色表现,验证了我国选择和培训技术和停留保障技术的科学有效性,也表明我们有能力完成长期飞行。这两项任务的成功实践对我们的后续改进非常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