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冷要来了?

2022-07-25 20:39:08   编辑:李元
导读连日来,我国多地遭遇40℃以上高温,重庆、四川、浙江、江苏等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6月至7月初,全国平均高

连日来,我国多地遭遇40℃以上高温,重庆、四川、浙江、江苏等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6月至7月初,全国平均高温日数为5.3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总体强度为第六 1961年以来最强。

在高温“超长待机”模式下,空调成为不可或缺的“维生神器”,与此同时,中央制冷的话题也越来越火热 讨论。

尤其是在济南CBD试制集中供冷后,“不开空调也能将室温保持在26℃”的报道,对于受不了的人来说,极具吸引力。 热。

毕竟在炎热的夏天,如果能像集中供暖一样实现集中供冷,“幸福指数”肯定会大大提高。

不过,相比北方已经试点了几十年的集中供暖,集中供冷显然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陌生的。 集中供冷是否涉及到现有市政设施的改造,供冷费如何收取,有哪些条件可以大规模推广,都是大家关注的话题。

降温效果好

据悉,今年以来,集中供冷模式已在济南CBD区域试运行,已覆盖该区域约21万平方米的商场和写字楼 .

值得注意的是,济南CBD区域采用了国内最大的冷暖联供网络,冬暖夏凉——同一个套管网系统无疑可以节省重复建设成本和空间资源。

那么,如何在“制冷”和“制热”模式之间切换? 事实上,管网中的介质始终是水,制冷或制热取决于水温。

冬季集中供暖时,热源为章丘电厂余热,热水通过43.8公里长输管网输送至CBD区域,再由 通过热交换站送到每个用户的终端系统。 如散热器、地暖等

夏季集中供冷的情况下,采用南方能源中心的冷源,利用CBD地区现有的冬季供暖管网输送冷冻水 到位于该区域的热交换站。 ℃的冷冻水输送至用户端气盘系统。

此外,中央冷却也可以手动调节温度。 据了解,济南CBD地区用户末端的制冷设施均采用风机盘管机组形式。 这种设备自带温度控制面板,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室内温度。.

“室内温度保持在26℃左右,效果非常好。制冷费用根据使用的制冷量来结算,以米计,如果不使用,有 是免费的。” 工作在济南CBD区域的山东港物流集团酒店管理公司综合部张子豪说。

负责济南CBD集中供冷的山东瑞冠电力供热有限公司董事长崔跃曾向媒体介绍,该地区使用集中供冷的用户反馈显示 好结果。

“从开始运营到现在,用户有一个逐渐认可的过程,就像1990年代初济南刚开始集中供暖时一样。” 崔越说道。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济南CBD区域实施集中供冷与济南市政府2017年5月编制的《济南CBD城市设计与导则》有关,其中规定该区域将继续 使用原济南市。 在集中供暖的基础上,还采用区域集中供冷。

“集中供冷的应用还是很有限的,一般只能在大型商场、车站、写字楼以及医院、实验室、工厂等特殊场所看到。CBD区域是商业 “集聚区,且该区域内供冷供热需求的建筑密度高,且相对集中,这是该区域同时实现冬季集中供暖和夏季集中供冷的重要前提。” 业内人士表示。

与单独建造空调设备相比,在此类商业集聚区采用集中供冷,不仅减少了机房和冷却塔屋顶的占用面积,还减少了 大楼空调制冷扩容费用,没有外置空调,机器影响大楼美观。

通远设计集团总工程师李刚曾表示, 商业集聚区,利用不同功能商业建筑在能源需求高峰期的不同特点,利用蓄冰蓄水系统设计,充分利用峰谷电价差 蓄冷。调峰不仅降低了系统运行成本,还实现了电网的削峰填谷。

预计未来济南CBD区域制冷面积达到220万平方米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万吨,约相当于空调制冷产生的碳排放量1万 整个夏天的家庭。

还处于起步阶段

中央供冷的概念早在1940年代就被提出,但直到1961年美国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才开始尝试中央供冷。 但受当时技术条件的影响,系统的热系数很低,经济性不高。,甚至无法与传统的空调系统相提并论,因此发展并不顺利。

之后,日本、法国、挪威、丹麦、瑞典等国纷纷尝试。 一些北欧国家特别擅长利用海水、湖水、地下水等自然冷却进行冷却。

在集中供冷领域,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夏季降温主要使用分体式电动空调。 这种制冷方式不断加剧空调从发电、输电到室内外空气传热的“热岛效应”。

此外,空调制冷还存在能耗高、滴水烦人、室外机影响建筑物美观等问题。 空调制冷剂氟利昂的使用也受到环保专家的广泛质疑。 因此,空调对生态环境来说并不是那么“友好”。

2000年,中国颁布了《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鼓励各地积极发展城市热水供应和集中供冷,扩大夏季冷负荷,提高年运行效率。 此后,中国城市开始探索建设区域供冷系统。

目前,广州大学城、深圳前海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等地区也已采用集中供冷方式并已投入运营。

广州大学城是我国最早实施集中供冷的地区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制冷量最大的区域供冷项目之一。

大学城由10所大学和中心区组成。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00万平方米。 大学城的能源系统采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又称“冷热电联供”)。 整个系统由分布式能源站、区域供冷系统和集中式生活热水系统组成。

分布式能源站以液化气为燃料,燃烧获得燃气。 这种气体首先用于发电。 余热产生的蒸汽一部分通过集中生活热水系统向大学城供应热水,另一部分蒸汽进入区域供冷系统。 这种类似于家用空调的装置产生2.5℃左右的冷水,冷水通过与风扇交换热能产生冷空气,深受当地师生欢迎。

同时,今年7月,深圳前海五号冷站“集中监控展示中心”正式启用。 前海5号冷站是前海中央供冷系统的中心站,也是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片区首座冷站。 御嘉楼综合集中供冷。

“集中监控展示中心”正式上线,意味着没有运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集中监控系统远程控制前海所有制冷站设备的“中心站”,实现对前海制冷系统的集中调度、控制和管理,大大提高系统管理效率。

但并非每个区域供冷项目都能顺利进行。

2014年,太原供冷项目因道路改造和热源电厂的拆除,不得不面临停产的厄运。

时间回到2000年,为提高供热设备的利用率,太原热电公司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改变了以往供热设备冬季闲置的局面, 夏天。 全年集中供冷时间为6月20日-8月20日。

但在十多年的运营中,太原市实际供冷面积不足5万平方米,使用集中供冷的单位只有太原火车站 、太原市公安局、美特豪超市(五一店)3个单位。 数据显示,太原市集中供冷能力已达100万平方米。

当时,该项目负责人表示,由于缺乏公众意识,集中供冷项目推广难度大,利用率低使得制冷设备“名存实亡”, 使该项目在运行 15 年后才能维持成本。

“经济账”难计算

集中供冷已在商业区试运行,但如何千家万户、住宅大面积使用?

重庆亿众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小龙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实现住宅集中供冷在技术上并不难,甚至可以根据需要提供多套 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 可供选择的技术解决方案。 但集中供冷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人们的意识。

现阶段我国冬季取暖是“温饱型”的刚性需求,夏季降温是“享受型”的软性消费。 对于很多用户来说,散热是提高生活质量和非保证因素,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它买单。

理论上,只要有集中供暖,就可以实现集中供冷,无论是对原有热站进行改造,安装制冷设备,还是重新铺设冷热联供管网——后 改造 热力站已成为集采暖、制冷、生活热水为一体的“集中能源站”。

然而,在实践层面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面对。 吴小龙曾估计“成本不低”。

据了解,冷却管路比加热管对保温和密封的程度有很高的要求。 空调管道保温材料稍有缝隙,就会导致空调管道表面结露、结霜,造成能源消耗。 另外,居民家中现有的散热器不能起到降温的作用,风机盘管出风口要统一改装。 风机盘管风口的原理类似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供暖或供冷。

制冷管道改造过程中,还需要增减管道、穿墙等施工。 现在大部分居民住宅已经装修完毕,重新铺设管道会对居民住宅原有的装修造成破坏。 此外,由于管道设施要求高,改造的一次性投资成本也不低。

“对于已经完成装修并购买空调的住宅用户,他们很少愿意为制冷支付额外费用。” 吴小龙坦言,“除非在即将交付的新房中预装北方的采暖设备,否则用户会逐渐习惯的。”

可见装修难度已完成 房屋和新房机会不足成为集中供冷进入人们生活的障碍之一。

供冷成本也是人们比较关心的话题之一。

吴小龙介绍 目前冷站辐射范围在5公里以内,与集中供暖不同,管道可以铺设很长时间,由于无法扩大使用规模,随着供应成本的增加,企业被困在有限的用户中 使用率低,经常造成运营困难。

北方供暖周期长达5个月,很少有人会关暖气,但集中供冷就不一样了。如果你觉得 温度 rature 不适合,您可以随时手动关闭。 “假设一个小区的制冷面积为10万平方米,但实际使用面积往往只有3万到4万平方米。” 吴小龙说道。

他说,在南方一些推行集中供冷的小区,每月供冷费在700元左右,“比空调费高一点”。

吴小龙和他的团队在南方做了一个大型项目,研究是否实施集中供冷。 在调查的初期,参与的研究人员几乎是热情地支持它,但到了实际支付的时候,他们发现愿意支付的人数远低于预期。

“其实南方已经有很多集中供冷的项目了,为什么缺乏宣传?因为严格来说,没有人真正赚钱。” 他说。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计算“经济账”成了一大难题。

吴小龙认为,集中供冷虽然是民生工程,但如何使其成为完整、可复制的工程盈利项目是集中供冷能否得到广泛推广的关键因素。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