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那些年,咱们一起用过的IE浏览器

2022-06-15 18:27:29   编辑:小美
导读微软宣布,从今天开始,将永久关闭IE浏览器。微软推荐用户使用该公司2015年推出的Edge浏览器。

01

微软宣布,从今天开始,将永久关闭IE浏览器。微软推荐用户使用该公司2015年推出的Edge浏览器。

IE浏览器27岁去世。

02

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见证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整个历史。从前互联网时代校园里流行的基于Novell网络操作系统的BBS、MUD游戏,到互联网的兴起、泡沫、繁荣、退潮,再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未来几年,我们也将见证万物互联。

与Novell的网络操作系统只能局限在局域网内,并且是基于命令方式的简单表达(类似于DOS和Linux/Unix)不同,基于TCP和http的互联网将把互联的范围扩大到全世界。互联网风靡全球,基于HTML(超文本传输标记语言)的网页表达更加丰富,突破了命令行的暗淡色彩,能够显示图片,显示苗条能力和友好性大大超过。

因此,一个全新的以Web为主要信息呈现方式的互联网时代正在到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在流行,我们称之为“上网”。

WWW注定要作为一项伟大的发明载入史册。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逐渐取代了信件和报纸。支持网络的软件是浏览器。从此,电脑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软件就变成了浏览器,也成为了很多人开机后第一个启动并打开的软件。

当时微软并没有后知后觉的意识到网页浏览器的重要性。千里眼是网景公司,它的网景导航器几乎没有对手。

网景凭借这款浏览器软件成功上市,成为互联网的开创者。

03

微软从网景把网络浏览器打造成网络操作系统的野心开始做浏览器。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微软开始紧张,因为一旦网景做出来了,微软的Windows地位就会受到威胁。于是,微软拿出了它的看家本领——模仿,就像早年Windows模仿苹果操作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一样!

微软没有直接收购网景,而是授权了浏览器的核心技术(网景公司也是买了授权再自己开发),于是大家熟悉的IE浏览器(简称IE)诞生了。

然后,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浏览器大战!

最终微软通过捆绑IE和Windows后来居上!而网景则节节败退,被迫自我推销,最后逐渐销声匿迹。基于Web的网络操作系统不是造出来的,而是自己弄死的。

不过Web的网络操作系统,后来Google也重新捡起来做了笔记本Chrome Book。所有应用都基于Chrome浏览器,对于性能要求不高的学生来说是一款不错的上网本。这是后话。

网景消失了,网景的技术并没有完全消失,演变成了未来开源IE的竞争对手Mizilla Firefox。

04

和IE网景的纠纷就是典型的一个:“我们同根生,急不得互相炒。”他们共同的“父亲”是马赛克。

Mizilla Firefox可以说是网景的儿子,所以未来Mizilla Firefox和IE的争端就是伯侄关系之间的争端。这是另一个江湖,就像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一样。权力之争从未停止。有什么血缘关系?在利益面前,毫无尊重可言,刀刀见血。

微软的这波操作,其实和现在的江湖强制装手机差不多。不管你喜不喜欢,不管你需不需要,我先帮你打包,但是我还不能删,所以我带头。

很多人其实没那么关注,也不在乎是哪个浏览器。看到有IE,就用吧。我也是很多人中的一个。尤其是互联网的新用户,对世界一无所知,一见钟情就是谁,当然不管是不是一见钟情。

微软的操作很强大,但也带来了麻烦。在这里强制安装不是问题,但是在美国就不一样了。所以微软陷入了一场官司,这是一场涉嫌垄断的官司。最后微软妥协,允许用户卸载IE,选择其他IE浏览器。

网景消失的时候,正是IE的黄金时代。即使允许别人卸载IE,真正卸载IE的人还是少之又少。与IE相比,网景没有任何优势,大多数人都找不到卸载IE安装网景的理由。

那时候IE还不怎么样,但是因为它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也就是流量的入口。当时很多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流量,但在IE中确实发生了。

当年,IE是孤独的,它孤独的狂欢。互联网时代属于我们,也属于IE。

如果你不知道它的内核是什么,工作机制是什么,甚至不知道HTML和Javascript是什么,不要紧,只要知道IE就好。它可以做很多你想做的事情:邮件、新闻、浏览图片和欣赏视频。......

05

很多年后,很多人说微软不是互联网公司,错过了互联网的黄金时代,睡在了PC时代的Windows和Office上,就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一样。

这种观点其实忽略了IE的存在。

微软没有错过互联网的浪潮,但IE是互联网海量信息的入口,无数知名的互联网公司诞生于其上。微软错过的是商业。它的观念还停留在买软件的思维上,没有意识到价值已经转移。

互联网最有价值的不是软件,而是服务,具体来说就是流量。这是生意。IE是流量的入口。本来可以基于这个门户赚钱的,但是受限于微软的惯性思维,白白错过了这个宝贵的机会。相反,IE上诞生了很多流氓软件,这些插件损害了IE的声誉。

互联网时代,IE终究只是一个工具。它是纯软件的工具属性,想象力和讲故事能力有限,很难受到新兴资本的青睐。

结果大家都知道,大家都用的IE,不经意间给别人做了嫁衣。IE的全盛时期也是微软失落的岁月。

好在微软家大,Windows和Office不可替代,可以大到不能倒。

06

互联网之王是谷歌。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谷歌有独特的产品理念。它非常注重用户体验。谷歌的产品不花哨,不实用,越简单越好,但一定要解决用户的痛点。

谷歌的主要业务是搜索服务,主要收入是在线广告。但是,它是一个有追求的公司,做了很多不赚钱的产品。这些产品的用户体验非常好,至少专业人士是这么认为的,虽然这些产品很多都不成功。

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熟悉的Chrome浏览器。

谷歌当时推出Chrome浏览器的时候,其实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质疑。原因很简单。一是当时IE如日中天;第二,谷歌对浏览器的重写相当于重复造轮子。软件行业一直不鼓励重复造轮,就是把已经做过的再做一遍,意义不大。

不过Google,也就是谷歌,它的浏览器刚开始只是碰巧被一些IT人喜欢,主要基于两点:一是足够简单,没有花哨的界面,看不到那么多功能;第二,这个更关键。已经够快了。Chrome使用的浏览器内核与IE不同。

07

浏览器的内核决定了浏览器的特性。

IE使用的内核是Trident,是微软开发的。除了IE,傲游浏览器,360浏览器,QQ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等。都是在这个内核上开发的。这些浏览器基础相同,但是扩展不同,界面风格不同。皮肤不一样,但灵魂是一样的。

谷歌最早使用的是苹果公司的Webkit内核,就像苹果的浏览器Safari一样。后来谷歌也和苹果分道扬镳,开发了自己的内核Blink。

有意思的是,国内厂商很聪明,选择双核技术,也就是同一个皮肤下的两个灵魂,哪个灵魂好用就用哪个。

与IE的内核相比,Google的内核使用多线程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特点。非专业人士也不用被线头这个词吓到。其实就像很多人同时在做一件事,这件事就是下载。这是显而易见的。相比一个人下载和多人下载,当然前者更快,人多力量大。

当然,这需要电脑付出额外的代价,那就是会占用更多的CPU和内存资源。但是现在这个时代,电脑硬件的配置很高,根本不构成瓶颈。更多的CPU和内存根本不是问题。这就是Chrome速度的秘密。

Chrome在没有特别推广的情况下,靠口碑迅速蚕食IE的份额。很多用过Chrome的人都不自觉地站在了它的一边,忘记了IE、Safari和Firefox。

对不起,就像网景的命运一样,人们的喜新厌旧让IE的份额急速下降。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谷歌Chrome从零到超过70%,而IE的份额不到2%。就连微软的新浏览器Edge也采用了和Chrome一样的内核,基本上从2015年开始逐渐放弃IE。

08

没有一种技术或产品是永恒的,无论它曾经多么美好,都不可避免地会经历起步、爆发、巅峰、衰落、消亡的生命周期的几个阶段。

IE现在也要死了。科技是温暖的,也是残酷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所谓的伟大只是一个闪光的瞬间。完成历史使命后,化为灰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所以可以预测,今天已经没有其他风光的Chrome,会有和网景、IE类似的命运。就像世界上的生命一样,它只是一个过客。如果你只把人生当成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你曾经辉煌过,你会很骄傲。

被微软抛弃,对于一些可能还在依赖IE浏览器的政府和学校单位来说是个麻烦。他们必须评估不使用IE的影响,并通过改进软件逐步支持Chrome等新浏览器。虽然微软声称他们会在Edge中同时支持IE的内核,但估计是暂时的。谁知道它什么时候说不支持?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也希望这些单位尽快去做,因为我有过很多痛苦的经历。

有一次我提交消息,一开始不知道要用IE浏览器,用的Chrome有问题。然后我尝试了Safari,但是不行。用了火狐之后还是不行。最后想通了,只能用IE。虽然IE的体验很糟糕,但还是不得不用。但是,如果在界面中给出“请使用IE浏览器”的提示,也是可以的!遇到我这样的专业人士没问题。大部分人都不是专业人士,遇到这种情况真的是无计可施。

那没什么。我见过更多的变态。公司需要为某件事出具“无犯罪记录”,只能在网上提交。相关部门网站要求只能在IE8浏览器上提交申请。折腾了三四天,终于在一个老朋友公司的废品仓库里找到了一台满是灰尘还没丢弃的电脑。电脑的系统是WindowsXP,匹配的浏览器恰好是IE8。那是我被浏览器折腾的最惨的一次。

09

记得我用过的IE浏览器,用它写邮件、看新闻和写博客......我玩得很开心...

作为老朋友IE,即将穿越千古,让我们排队一起送它最后一程:老朋友,走好,永不说再见!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