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爆!1800亿新能源车企裁员,整个部门都没了?交付量垫底,产品还要涨价...

2022-08-05 19:52:23   编辑:古进有
导读劲爆!1800亿新能源车企裁员,整个部门都没了?交付量垫底,产品还要涨价


1800亿新能源车企裁员消息冲上热搜!

5月11日晚间消息,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有用户在脉脉等平台透露,新能源汽车巨头理想汽车因近期对业务架构进行调整,部分2022年毕业的校招生面临解约的情况。


相关爆料

不少人已经和理想汽车、学校签署了三方协议,准备等着毕业答辩结束后入职理想汽车。

对此,理想汽车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只是工作业务调整,会给学生相对应的补偿。”

有网友评论,毕业季毁约校招生,等于毁人前途,“性质恶劣”!

爆料:“整个部门都被裁了”

据红星新闻报道,爆料邮件称理想汽车业务架构调整后,部分岗位被关闭,面临解约的校招生没有相匹配的岗位。

此外,有网友爆料,此次理想汽车解约校招生,“不是裁个别人,整个部门都被裁了,理想汽车的智能驾驶部门。”对此,理想汽车方面表示,“这肯定是假的,智能驾驶部门并没有裁。”


相关爆料

另根据理想汽车方面向南都记者表示,“理想汽车在5月毁约了2022年毕业的校招生”消息属实。

由于近期业务调整,与摄像头自研和内部系统的相关岗位被关闭,涉及到部分还没有入职的校招生,已提供调岗选择和解约赔偿的方案,正在与相关校招生进行沟通。

在理想汽车对新浪科技的回复中,指出“对于那些无法调岗而解约的校招生,赔偿其一个月工资作为解约金。”

网友热议:毁约校招生,等于毁人前途

11日晚,“理想汽车回应毁约校招生”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有网友表示,理想汽车该行为性质恶劣,金三银四的求职季已过,此时毁约等于毁人前途。


也有网友表示,4月汽车销量下降,企业也是没办法,在职的要裁员,还没入职的毁约也就不奇怪了。对此,你怎么看?


2022年Q1净亏损1千万

理想汽车4月销量遭遇“倒春寒”

5月10日,理想汽车(LI.NASDAQ;2015.HK)公布了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未经审计季度财务业绩。

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车理想ONE的交付量为3.17万辆,同比增长152.1%,但环比去年四季度的3.52万辆略有下滑。

财报显示,一季度,理想汽车收入总额为人民币95.6亿元,同比增加167.5%,较2021年第四季度的106.2亿元减少10.0%。其中,一季度车辆销售收入为93.1亿元,同比增加168.7%。

2022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净亏损为人民币1090万元,而2021年第一季度的净亏损为3.60亿元,2021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为2.955亿元。非美国公认会计准则下,2022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的净利润为4.771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1.77亿元。

此前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

2021年全年实现营收270.1亿元,净亏损为3.215亿元。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总收入106.2亿元,净利润2.955亿元,同比增长174.9%。

4月交付量环比下降62.2%


相关报道

由于疫情对供应链带来的冲击,理想汽车4月份交付量出现了大幅下滑。理想汽车第二季度面临着不少挑战。


(理想汽车月度交付量 单位:辆)

2022年4月,理想汽车交付4167辆理想ONE,同比下降22.77%,环比下降62.23%,在造车新势力中垫底。

理想汽车预计,第二季度车辆交付量为2.1至2.4万辆,较2021年第二季度增长19.5%至36.6%;收入总额为人民币61.6~70.4亿元,较2021年第二季度增长22.3%~39.8%。

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表示,目前车市仍存在一定风险,包括供应链的制约以及受疫情影响用户消费意愿降低。预估理想汽车二季度销量保持在2.1至2.4万辆水平,环比减少24.3%至33.8%。

理想汽车在港股、美股分开上市。

5月11日,理想汽车港股涨9.75%,市值超1800亿,截至发稿,美股盘前涨9.3%,市值超200亿美元。



在当地时间4月21日,美国证劵交易委员会SEC再将理想汽车、百世集团和贝壳等公司加入“预摘牌”名单,这已经是自3月以来第五批被纳入名单的中概股公司。

理想汽车开始涨价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理想汽车CEO李想透露,尽管受到疫情影响,理想汽车仍计划于第三季度交付第二款车型理想L9。

李想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表展示,未来理想汽车的产品组合类似iPhone,以针对不同的消费需求。他还透露,理想汽车会在明年推出旗下第一款20万-30万元的中型产品。

对于用户关心的涨价问题,理想汽车表示,受上游原材料持续大幅上涨的影响,已经从2022年4月1日起,对理想ONE的售价进行调整,全国统一零售价格将由此前的33.8万元上调至34.98万元。

来 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左茂轩 编辑:张明艳)、南方都市报、红星新闻、新浪科技、公司财报等

此前相关新闻

被大众判了"死刑"的理想汽车 恐怕把大众气得够呛

最近在微博吃瓜,真是把我吃撑了,这群人像是年底冲 KPI 一样,每天都有新惊喜。

今天早上,理想汽车又在微博上弄了个老瓜,但不妨碍我给大家搞点新吃法。



理想汽车 CEO 李想发了张图, 2019年12月,在中大型 SUV 的 “ 竞技场 ” 里。国产新势力理想 ONE 被德系大众销量碾压,比人家销量的十分之一还少。

但憋了两年的理想今天终于来了波扬眉吐气。

上个月,理想 ONE 的销量比大众旗下途昂、途锐和纯电 ID.6X 等中大型 SUV 加起来的销量还要高。

甚至高出一个2019年的 “ 理想 ”,差评君看了眼评论,不少大 V 也纷纷发来贺电。( 前排吃瓜 )

这波可把老李高兴坏了,但他发的这句 “ 感谢鞭策,继续努力 ” 是啥意思?



为啥理想只跟大众比呢?

别急,听我慢慢给你盘,它俩的恩怨其实由来已久。



在2020年的大众汽车媒体沟通会上,浓眉大眼的大众汽车中国 CEO 冯思翰大放豪言:“ 增程式电动车从整个国家和地球的角度来说,简直是胡说八道,是最糟糕的方案 ”。

号称专业研发技术人员的威德曼也站出来 “ 补刀 ”:“ 增程式电动车意义不大,我们几年前就在研究增程式的可行性,现在讨论这个技术已经完全过时了。”



“ 增程式电动车就是胡说八道、最糟糕、完全过时的玩意...”

如果你是刚刚踏入新能源造车领域的小白,也是当时中国唯一走增程式路线的理想汽车 CEO 李想,上面这几个词听起来真是相当刺耳。

理想一个刚刚成立几年的小汽车公司,被一家百年造车企业直接把核心技术路线给否定了。



大众 CEO 这几句话仿佛是在告诉理想,洗洗睡吧孩子,造车这行你玩不转。

当然了,作为刚刚起步的新势力造车,理想也没有怂着挨骂。

理想汽车以及 CEO 李想立马发微博表示不服,来决斗,也不玩虚的,直接拿实测数据来做比较吧。



就拿你们大众旗下最先进的 PHEV( 插电式混动车型 )跟我理想 ONE 进行节能环保对比测试,看谁更节能环保,也欢迎媒体们和车主拿车实测。

这之后,不少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媒体还真进行了 PHEV 和增程式的比较。

结果挺出乎意料,理想 ONE 除了在长时间高速驾驶场景下百公里油耗略高于 PHEV 车型以外,在其它城市通勤等场景都普遍优于 PHEV 车型。



再结合理想 ONE 今天晒出的销量图,这波着实狠狠打了大众 CEO 的脸。

理想用实际测试数据和消费者的选择,对大众来了一波 “ 复仇 ”。

最近也还爆出个小插曲,大众集团将更换那位极具前瞻性的 CEO 冯思翰,距离他 “ 掌管 ” 大众( 中国 )也还不到3年零1个月。



有人说是因为 ID 系列销量太拉,但不管怎样,一块好金子总有发光的地方,祝好。

那这个 “ 瓜 ” 差不多也尘埃落定了。

擦完嘴我们不妨仔细想一下,增程式真的是过时糟糕的技术吗?

其实不然,大众说这句话,多少有点百年车企的私心。

因为开发 PHEV( 插电式混动 )车型,对传统车企来说,会大幅降低研发成本。

PHEV 是啥呢?突出特点就是一个混动车装了个大功率的发动机再配个小电池。



大功率发动机、变速箱等是传统车企的拿手好戏,他们甚至可以在本来的燃油车平台开发 PHEV 车。

也是因为这样,车上的传动系统乱七八糟的就把电池挤的没空间了,只能装个小电池。

而增程式和 PHEV 恰恰相反,它是装了个小发动机( 增程器 )再配上大电池。



说白了就是,纯电动车拖了个发动机,所以需要考验车企玩电池、电驱和电控的那套能力,这不就把传统车企拉到同一起跑线了嘛。

那我传统车企攒了几百年的 “ 传家宝 ” 技术不就没有发力点了吗?

所以看到这估计你就明白了,为啥大多数的传统车企要么直接搞纯电要么就搞 PHEV。

但你大众 CEO 这波直接站出来喷增程式,的确有点太小气了。

咱再举几个例子来说说 PHEV 和增程式的不同点。

这两种都是既可以充电也可以加油的新能源车。



不同点在于, PHEV 用小电池,所以NEDC 纯电续航里程一般在50km 左右,但是装上了大功率的发动机。

电量充足的时候,用电机跑,和纯电车没什么区别。开上高速的时候,发动机可以直接通过变速箱驱动车轮前进,跟燃油车差别不大。

而增程式,舍弃了变速箱那堆东西,所以配了个大电池,NEDC 纯电续航里程一般在150km 左右,但装了小功率的发动机。



电池电量充足的时候,一般就是用电池,电池快没电,发动机就启动发电。

如果是纯电开,到了跑高速或需要大功率的时候,发动机也会在某一瞬间工作发电补足缺少的电量,但肯定没有 PHEV 那样直接用发动机驱动变速箱带动车轮来的效率高,但也足够用。



说白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和大容量的动力电池就像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你要非比个高低强弱,还得分场景。

所以咱再做个场景对比,PHEV 50km 左右的 NEDC 续航,即使是城市内通勤都难免要加个油补充一下。



跑上高速 PHEV 是比增程式省油,但是我一个月里又会有多少天上高速呢。

而增程式,在城市通勤、周边郊游等场景,150km 的 NEDC 续航妥妥够了,完全可以当纯电动车来用,总体来说比 PHEV 省油省电。

偶尔跨省去丈母娘家或者自驾游,也不会有里程焦虑。



国内的路又不像国外那样路宽人少,大多数家用车的使用环境,还是为了通勤和周边游,大电池的增程式确实更适合当下的中国消费者。

这也是理想在被大众 CEO Diss 后,敢跟它正面硬刚的原因。目前来看,在国内比谁更节能,增程式还真不一定输给 PHEV。

话说回来,你要说增程式是未来新能源发展的趋势,这事的确有待考究。



但就说现在,它是适应当下新能源发展政策、消费者使用需求的产物,压根不是什么落后产物,更不是胡说八道的技术。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大众啊,时代早变了。

最后,差评君想说,在当下的新能源汽车格局里,传统车企对新势力造车怀揣的不应该是否定和蔑视,而是足够的重视。

不仅仅是后生可畏,这些后生们已经成长为了旗鼓相当的对手,能和老前辈们在一张桌子上掰手腕了。

隔壁特斯拉只是短短几年,就成为市值上万亿的公司。



当年的手机行业,不也出现过类似的 “ 瓜 ” 嘛。

当年的手机界翘楚诺基亚,这个科技巨头当了14年的最大规模手机厂商,是整个芬兰的经济支柱。



但是在乔布斯重新定义手机以后,第一台触摸屏 iPhone 诞生,诺基亚依然走便宜简单的物理按键,复杂的交互方式远没有触摸来的方便,更别提触摸屏丰富的应用程序。

对智能手机前景的错误判断,导致这一手机巨头瞬间没落,苹果、三星和 LG 等企业顺势崛起。

像这样的例子,在如今中国的手机、家电、日用品行业更是数不胜数。



所以,无论你是百年企业还是行业龙头,千万别小瞧了那些中国新兴企业。

在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抓住合适的时机就可能出现弯道超车的机会,一个判断失误就可能会出现行业格局的改变。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