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的比亚迪汽车,利润率为何却一路走低?

2022-06-27 20:40:27   编辑:小美
导读从2021年开始,比亚迪汽车的所有产品陆续更换为“DMi混动系统”和“刀锋电池”,促进了旗下多款车型的销量。

从2021年开始,比亚迪汽车的所有产品陆续更换为“DMi混动系统”和“刀锋电池”,促进了旗下多款车型的销量。2021年,比亚迪汽车销量同比增长82.8%,至72.1万辆;2022年1-5月,比亚迪继续高歌猛进,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61.9%,达到51.2万辆。

比亚迪(002594)的市值。SZ)也是一路上涨。2022年6月10日突破万亿元,成为全球市值仅次于特斯拉(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SLA)和丰田汽车(纽交所股票代码:TM)的车企。回调后,截至6月27日收盘,比亚迪市值为9321亿元。

然而,比亚迪汽车业务的毛利率已经从2020年的25.2%下降到2021年的17.4%,2022年第一季度仍在下降。公司整体净利润率也一直在下降,从2020年的3.84%下降到2021年的1.84%,2022年第一季度的1.36%。

比亚迪有三大业务:汽车、手机零部件及组装、充电电池。2021年,三者分别贡献了比亚迪52%、40%和7.6%的营收。

比亚迪不单独披露每项业务的季度毛利率,而是披露综合毛利率,综合毛利率从2021年底的13.02%下降到2022年第一季度的12.4%。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手机零部件和组装业务的毛利率从半年报的7%上升到年报的7.57%,充电电池业务占比非常小。所以2022年一季度综合毛利率的下降是因为汽车业务毛利率的下降。

比亚迪证券部解释称,汽车业务毛利率下降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

然而,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政府购车补贴减少,蔚来(NYSE:NIO)、李(NASDAQ:LI)、Xpeng Motors()和特斯拉的毛利率却在不断提高。

《财经》研究发现,比亚迪的问题在于:

垂直模式难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战术使得制造环节难以降本增效;

主力机型性价比高,涨价难;

2019-2021年生产库存车10.9万辆,跌价亏损突然增加,拖累利润;

软件能力的缺乏限制了新收入的发展。

比亚迪要降低价格并不容易。

汽车企业毛利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原材料价格、零配件采购制造成本、政府购车补贴、汽车产品销售价格。

原材料价格上涨、政府购车补贴减少会侵蚀企业利润,但企业仍可能对冲这些影响,甚至使毛利率不降反升。

2020年,李、蔚来和Xpeng汽车的销量分别为3.3万辆、4.4万辆和2.7万辆,但2021年均达到10万辆左右,分别为9万辆、9.1万辆和9.8万辆。

更高的销量意味着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购买零部件,也意味着制造的固定成本可以平均分摊到更大数量的产品上,相当于降低了平均成本,因此毛利率可以提高。

李在2021年年报中解释,公司毛利率之所以能够提升,是因为“供应链管理的成本控制得到提升”,汽车产品平均售价得到提升。

初创车企销量从无到有,规模效应显著拉动毛利率。销量较大的车企特斯拉(2021年94万辆),将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毛利率。比如特斯拉首创使用大型一体化压铸机,将车身70多个零件缩减为一个,摊薄了制造成本。特斯拉在汽车设计上也在不断做减法,砍掉不必要的零件,简化生产流程。

比亚迪2015-2021年年均销量47.2万辆,规模已经很大了。同时,比亚迪一直采用垂直整合模式,坚持自己的R&D,生产几乎所有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比亚迪产品规划与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东升表示,早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空白,找国际零部件巨头帮忙开发电机、电控等零部件,耗时长、成本高,所以比亚迪选择自己做。

比亚迪2021年推出的、被市场认可的混合动力系统DM-i,从2003年开始研发,历经四次迭代;比亚迪从锂电池业务起步,并于2005年建立了自己的IGBT(电压驱动功率半导体)研发团队。目前,其动力电池和IGBT芯片产品不仅供应自己,还对外销售,在动力电池和芯片行业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此外,比亚迪还生产自己的LED灯、LED显示屏、热泵空调、电动空调压缩机、扁线电机、中央网关、网关控制器、音响系统、NFC汽车关键产品,而其他汽车公司通常从第三方供应商购买这些产品。

纵向一体化模式在保证备件供应的同时,也带来了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封闭的供应链体系也束缚了企业的活力,不利于员工潜能的释放。最重要的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至今,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越来越成熟,其内部的垂直整合无法达到外部专业化生产的规模效应,意味着成本难以降低。

比亚迪意识到这一点,并在2018年开始改革,开放供应链,从外部采购零部件,拆分零部件业务,成立Foday公司,推动他们的市场化运作,对外销售零部件。比亚迪在向福迪公司采购零部件时,也会要求其与外部同类产品一起投标。

然而,到目前为止,改革进展并不快,比亚迪的零配件仍然依赖福特系统,未能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2021年,比亚迪汽车业务盈利能力下降,但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净利润增长574%。被证监会问询:比亚迪向比亚迪半导体购买时,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比亚迪分拆出来的零配件业务子公司中,比亚迪半导体改革进展最快,已经进入IPO审核阶段。但其来自比亚迪的收入比例仍高达60%,日常工作中仍使用比亚迪的财务系统。其财务独立性也受到了证监会的问询。

在制造过程中,比亚迪降低成本并不容易。

比亚迪靠的是人群战术。比亚迪最初生产电池时,拆除了同行的全自动电池生产线,建了一条生产线,用人力代替昂贵的自动化设备,降低了生产成本。

但是,人群战术需要更多的人力来匹配销售增长,人力成本逐年增加。同时,手工生产线也不能像自动化生产线一样,通过软硬件的升级来不断提高效率。

2021年,比亚迪员工总数增加6.4万人,达到28.8万人。据胡润百富报道,比亚迪将在2022年再招聘15万人。比亚迪尚未披露每项业务的员工比例。如果按照营收比例计算,汽车业务的员工人数不低于15万人。

2021年,长城汽车、广汽集团和长安汽车的员工总数分别为7.8万人、9.7万人和4.2万人,产量分别是比亚迪的1.7倍、2.9倍和3.1倍。SAIC生产547.3万辆汽车,是中国最大的,是比亚迪的7.3倍,员工总数为20.7万人。

2021年,特斯拉全球员工约10万人,产量为93.6万辆。其上海工厂约有8000名员工,产量为48万辆,这表明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的先进性。

Xpeng Motors、蔚来、李规模较小,员工总数在15000人左右。

刀片电池生产方面,虽然刀片电池不需要昂贵的镍、钴、锰,成本更低,但仍需要碳酸锂,2021年下半年碳酸锂价格将飙升。

此外,刀片电池的生产难度更大,其细长的外形需要新的生产线来制造,因此很难提高良品率,这意味着生产线的折旧成本更高。但未来随着刀片电池产量和良率的提高,平均制造成本可能会降低。

汽车企业除了采购制造,还可以通过提价来对冲原材料的涨价。

比亚迪在2021年做了几次小幅度的价格优惠,但对毛利率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自2022年以来,比亚迪多次提价,但结果仍不明朗。

比亚迪2021年平均出厂价为14.86万元,经销商2021年的优惠幅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当于变相涨价。2022年2月1日,比亚迪正式提价1000元-7000元,3月16日再次提价3000-6000元。

小幅涨价对对冲原材料涨价作用有限;大幅度提价很容易损害销售。比亚迪的车型侧重性价比,特斯拉、蔚来、李则侧重中高端市场。车型平均售价超过30万元。相比之下,比亚迪的目标客户对涨价的容忍度较低。

高库存侵蚀利润率

2019年至2021年,比亚迪累计库存车辆10.9万辆,由此产生的存货跌价准备损失也拉低了比亚迪的利润率。

一个车企的年产量减去销量就是库存。乘用车a股上市公司产销数据披露较为完整。其中剔除业绩不稳定的海马汽车、北汽蓝谷、小康股份,再剔除产销规模比比亚迪高七八倍的上汽集团,选取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进行库存对比。

2019年市场疲软,比亚迪、长城汽车、长安汽车都在积累库存车。长城汽车2020年和2021年销量超过产量,消化了大量库存车,三年能够保持产销平衡。比亚迪连续三年库存高企。

2021年,比亚迪库存商品账面价值达177.9亿元,远高于长城汽车的48.5亿元、广汽集团的41亿元、长安汽车的33亿元。同年库存商品账面价值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4%,长城汽车为3.6%,广汽集团为5.4%,长安汽车为3.1%。

为满足市场需求,汽车公司通常保持一定数量的车辆。但如果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明显高于同业,且产销规模不高于同业,则必然存在未销售库存汽车的积累。

比亚迪的库存商品主要是汽车和手机零部件。比亚迪不透露其中的具体比例,所以无法得知比亚迪177.9亿元库存商品中有多少是汽车。但如果比亚迪单车均价15万元,10.9万辆存量车价值163.5亿元。(此图仅供参考。在实践中,比亚迪可以根据自己的价格来确定库存汽车的价值。)

比亚迪10.9万辆库存车中,至少有8.3万辆是旧车。比亚迪2021年开始量产搭载DM-i混动系统和刀片电池的新车,2019年和2020年分别有4.6万辆和3.7万辆库存车,占总量的76%。

老库存车能顺利卖出去吗?这并不容易。

2021年,比亚迪的车型卖得好,主要是因为硬件先进:2021年1月,推出DM-i混动系统,将混动车型价格拉低至同档次燃油车的水平,显著提升产品性价比;4月,全系统更换“刀片电池”,提高了产品安全性;海豚,E平台3.0的首款车型,8月上市。这使得比亚迪在2021年的销量增至72万辆。

但是比亚迪的老款车型竞争力不强。2009年至2020年,比亚迪年销量维持在40万左右,2010年和2018年达到52万辆,2020年只有39.5万辆。

配备先进硬件的新机型的优异性能客观上降低了老机型的吸引力,增加了销售难度。此外,比亚迪不断推出与老款车型价格接近的新品牌、新车型,也会挤压老款车型的销量。比如2021年8月推出的纯电动海豚,与比亚迪e2同在10万元左右的价位;2022年3月上市的插电式混动毁灭者05,与比亚迪秦系列同类车型处于13万元左右的细分市场。

“一般来说,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产品会压给经销商,即使卖不出去,也会算作经销商的库存。如果车企自己的库存上升,说明确实很难卖,经销商也动不了,只好留给车企自己了。”一位汽车公司中层销售人员告诉金融十一人。

2019年至2021年,比亚迪库存商品账面价值从101亿元攀升至177.9元。同时,比亚迪的总存货跌价损失、开发支出减值损失、无形资产减值损失和合同资产减值损失从2019年的1.5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9亿元和2021年的8.57亿元。这比2014年至2018年年均2.6亿元的水平高出3.5倍。

产品积压时间越长,比亚迪承担的产品价格损失越大;旧模式已被认定为无市场前景的,该模式取得的无形资产也将被认定为损失;另外,除了汽车公司库存车积压,经销商库存车积压也会跌价或卖不出去,对汽车公司造成合同资产减值损失。

根据《财经》计算,2020-2021年,由于存货跌价损失、开发支出减值损失、无形资产减值损失和合同资产减值损失(计入资产减值损失项目),比亚迪净利润率分别下降0.5%和0.4%。

2022年第一季度,库存商品对比亚迪业绩造成的侵蚀仍在大幅增加。其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长78%至2.33亿元。(比亚迪没有披露其构成,但根据往年情况,比亚迪的资产减值损失主要由存货跌价损失、开发支出减值损失、无形资产减值损失和合同资产减值损失构成。)

而同期长城汽车、广汽集团、长安汽车并没有类似的库存大幅增加。

如果新车继续热销,比亚迪的汽车库存不会继续增加,老库存也不会伤到比亚迪的骨头,但由此产生的折旧计提会继续打压比亚迪的净利润率。

软件能力的缺乏限制了新收入的发展。

自2021年以来,比亚迪的市场份额快速增长。2022年1-5月,比亚迪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已经从2021年底的16%增长到25%。

摆在比亚迪面前的问题是:利润率能跟得上市场份额吗?

在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下,汽车领导者已经重视软件订阅费和客户服务,试图从硬件制造公司向技术服务公司转型。

大众在2016年提出转型为出行服务商,福特在2017年提出转型为提供出行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汽车科技公司,奔驰在2019年提出转型为新型互联网出行服务商。

传统汽车企业的净利润率只有3%-5%左右,但软件服务公司的净利润率通常能达到15%-20%。

特斯拉依靠软件升级提高车辆性能,还开发了全自动驾驶系统(FSD),不仅在车辆出售时盈利,还通过软件升级和FSD软件盈利;而且按照其设想,特斯拉将打造平台服务能力,不仅要打造类似苹果的软件系统,还要提供购物和娱乐服务;它还将建立一个出行服务平台,车主可以共享车辆,接入出行平台,成为自动驾驶出租车来赚取额外的钱,特斯拉也将通过这些平台服务赚取更高的利润。

2020年,特斯拉首次实现年度盈利,净利润率为2.73%,2021年提升至10.5%。

这个成绩首先归功于规模效应。特斯拉2020年销量50万辆,2021年94万辆。规模翻倍,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就会降低。

软件收入的大幅增长也功不可没。到2021年第三季度,这一收入已经达到8.94亿美元,占特斯拉本季度总收入的6.5%。许多经纪人预测,到2025年,特斯拉基于FSD软件订阅费(最新价格是一次性支付12000美元,或每月支付199美元)的软件服务收入将超过100亿美元。

最激进的预测来自深圳证券。2021年9月,该公司在题为《特斯拉产业链:超预期成为常态,产业链将被更新》的研究报告中预测:2020年至2025年,特斯拉软件收入复合增长率(GAGR)为63%,2025年软件收入将达到216亿美元,占当年总收入的18%。

蔚来为车主提供差异化的充电和售后服务解决方案,利用线上App和线下体验店“NIOHouse”打造用户社区,增加用户粘性,赚取服务利润;蔚来还开发了自动驾驶平台系统,推出了包月模式,并将自动驾驶软件服务视为公司毛利来源之一。

Xpeng Motors于2019年发布了辅助驾驶系统,是国内首家自主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并装载到量产车上的汽车公司。其自动驾驶功能软件此前定价为2万元至3.6万元,后调整为免费模式以扩大客户群;Xpeng Motors在2021年年报中表示,公司将开发先进的软件来开辟收入来源。

虽然自动驾驶相关的软件在李是免费的,但是软件费用是隐藏在车价里的。李还推出了会员制模式,通过为车主提供保养、上门取送、流量等平台服务来盈利。

目前,汽车公司仍在探索软件收费和服务的商业模式。虽然相关收入占比不高,但毛利率较高,可见这项业务的前景。2021年,Xpeng汽车服务收入9.46亿元,毛利率33.2%;李的服务收入为8.8亿元,毛利率为44%。

相比之下,比亚迪在软件收费和客户服务方面落后。

王传福曾在比亚迪2018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表示,比亚迪要做“硬件标准平台提供商”,“专业的事情要由专业的人来做”。比亚迪专注于硬件开发,智能驾驶舱软件和自动驾驶软件会与外部供应商合作。

智能驾驶舱软件,比亚迪自主研发了DiLink智能网联系统,为消费者提供智能驾驶舱基础操作软件和智能驾驶舱应用软件。比亚迪主要依靠外部供应商。

自动驾驶软件,比亚迪开发了自己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Dipilot,但主要针对自动驾驶涉及的车辆硬件底层,消费者直接感知或使用。比亚迪仍然依赖外部供应商。

在2021年9月的E-platform 3.0发布会上,王传福表示,汽车智能化分为智能整车控制、智能动力、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四个部分。有人认为比亚迪前两者的能力很强,这是汽车智能化的硬实力。比亚迪据此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哪怕后两者都交给合作伙伴。

就汽车主机厂是否会成为软件巨头的代工厂而言,上述观点成立。但是,从增加盈利的维度出发,由于对消费者的软件能力不足,OEM厂商很难向消费者收取软件服务费。与合作伙伴共同收费也是一种选择,但它涉及共享谈判,游戏很复杂。

在客户服务方面,比亚迪依然是传统的经销商服务模式,而造车新势力则着重打造用户会员体系,直接服务用户。

比亚迪已经开始通过投资提升自动驾驶能力:2021年3月,比亚迪战略投资自动驾驶芯片企业地平线,要与之在智能驾驶芯片、智能驾驶计算平台、视觉感知算法等方面进行合作。2021年12月,比亚迪宣布与自动驾驶软件领域的初创公司Momenta成立合资公司深圳迪派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与之整合开发高水平的智能驾驶技术;2022年2月,比亚迪投资激光雷达企业速腾聚创。

2022年2月,比亚迪与百度达成合作。百度为比亚迪提供“ANP,集停车、泊车于一体的智能驾驶产品”,覆盖停车场、高速公路等应用场景。百度还为比亚迪提供了人机驾驶地图。2022年3月,比亚迪宣布与芯片公司英伟达合作。它计划从2023年上半年开始在部分车型上安装英伟达的自动驾驶产品。

但在合作模式下,比亚迪能否贯穿软件收费和服务收费模式,如何与合作伙伴进行利润分配,还有待观察。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