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IE背后:浏览器的战争还没有尽头

2022-06-20 18:39:27   编辑:葛剑
导读6月16日,曾经的浏览器霸主微软IE宣布正式停产,退出浏览器舞台。很多人一边感叹记录一代人冲浪青春的工具终于逝去,一边又说这个结果在意料之中。

美国侦探小说家钱德勒在他的《漫长的告别》一书中有一句话:每次说再见,都是死去一点。

这句话用在今天的微软IE上正合适。

6月16日,曾经的浏览器霸主微软IE宣布正式停产,退出浏览器舞台。很多人一边感叹记录一代人冲浪青春的工具终于逝去,一边又说这个结果在意料之中。

毕竟在过去的七年里,微软已经为IE的离开做好了铺垫。

从2015年开始,微软IE开始告别,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提出将放弃IE品牌,转而在Windows S10上使用微软Edge。

以此为起点,之后的每一年,微软几乎都会敲打用户一次,包括将IE与微软365办公软件可以使用的浏览器隔离,在Windows消息中心警告IE将正式退休。

比尔在他的个人社交媒体推特上开玩笑说,他关闭IE浏览器是因为微芯片用完了。

但很多人记得,2019年,他说他太怀念1995年了。那一年微软刚刚推出IE浏览器,属于IE的moderns才刚刚开始。

没有人能阻止IE最初的疯狂,就像今天,也没有人能阻止它的衰落。

一个

1998年5月,比尔·盖茨坐在哥伦比亚特区联邦法院的被告席上,用长达155页的证词,对美国联邦司法部和其他19个州的州检察院提出的反垄断诉讼进行了反击。

这起被称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反垄断诉讼案,也是改变浏览器发展史的反垄断案。

微软被网景浏览器起诉,网景的崛起始于浏览器的出现。

1989年,英国一位计算机科学家设计了超文本传输协议,可以通过一串URL读取服务器上的内容。三年后,这位科学家编写了世界上第一个浏览器,万维网,简称www。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大多数冲浪者使用的网址的开头。

人们对未知内容的探索不仅限于文字。万维网对所有人开放免费使用。马赛克浏览器将链接和图片嵌入网页,让浏览器的世界越来越精彩。

就连以太网的发明者梅特卡夫也称赞道:网络可能比性更好。

但是1994年诞生的网景比马赛克快10倍。速度决定了上网的体验,于是网景浏览器一飞冲天,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浏览器,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

惊人的增长带来的不仅仅是漂亮的业绩。成立仅一年,网景就成功上市。它的创始人马克·安德森当时24岁,一夜之间身价过亿。

在高速发展下,安德森想开发一款基于浏览器的操作系统,这个决定碰上了微软的蛋糕。

比尔选择了先和安德森谈判,但网景并不买账,于是双方走上了对抗之路,打响了浏览器战场的第一战。

1995年,微软发布Windows95,IE浏览器诞生。网景浏览器45美元,IE浏览器免费。半年后,微软进一步宣布将Windows95和IE捆绑销售。

台面上有围剿,暗地里有竞争。

IE 4.0发布后,微软发布会现场的“E”巨型装饰物第二天就出现在了网景的草坪上。网景员工看到后,推倒装饰物,用一只Mozilla恐龙踩在上面,而恐龙手里的牌子上写着:网景72,微软18。72和18分别是网景和微软的市场份额。

反击是很让人沮丧的,但是网景的财务能力比不上微软,微软的系统捆绑销售和免费策略直接把网景压在了山头上。

当时网景公司的总裁兼CEO非常沮丧地说:战争中弱者很少能打败强者。

结果持续数年的垄断审判并没有对微软的浏览器市场造成负面后果,最终以微软与美国政府达成和解而告终。

另一方面,网景在1999年因濒临破产被AOL以48亿美元收购。

垄断问题最终解决的时候,比尔·盖茨哭了,但是互联网用户用实际行动把IE浏览器送上了舞台中央:2003年,IE浏览器的市场份额高达95%。

微网之战带来了浏览器市场格局的改变,但权力顶端话语权的交接,带来的不仅仅是微软在浏览器领域地位的确定,还有更激烈的战争。

后来的浏览器大战,2008年注定是关键的时间节点,微软IE的没落篇章几乎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书写的。

如今,谷歌正在取代微软IE的主导地位,但在埃里克的时代,谷歌长期反对浏览器的发展。

“当时我们是一家小公司,不想在浏览器大战中失利。”这是埃里克的原话,他为此奋斗了六年。

在过去的六年里,谷歌没有开发自己的浏览器,而是资助Mozilla基金会开发Firefox,与微软IE竞争。

但微软已经摸到了谷歌的逆秤——推出Windows Live搜索,谷歌的搜索引擎被微软踢出IE浏览器。

此时,谷歌意识到,在商业法则中,进攻是最好的防御,于是在2008年,谷歌一举推出了Chrome浏览器。

在谷歌进入市场之前,微软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活在美好市场份额的想象中。它甚至做出了一个至今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几乎完全解散了浏览器团队。解散的原因是微软高管认为浏览器领域没有对手,没有值得投资的东西。

时至今日,这已经成为微软IE最大的败笔。谷歌的到来让微软有了危机感,从竞争的麻木中清醒过来。从其解散团队到续约,中间有近5年的空白期,在中国市场甚至比10年还要长。中间有无数国内外选手涌入这条赛道。

但这一次,微软的对手不止一个。

2002年,苹果开发了Webkit引擎,并首次在其Safari浏览器中使用。通过捆绑自己的PC和移动终端,迅速占领市场。

两年后,在第一次浏览器大战中失败的网景相关团队成员将浏览器源代码重新命名为Mozilla,并发布了Firefox版本。

赶上了千年互联网的浪潮,中国的浏览器玩家也开始领先。

1999年,一个叫“畅游”的天才技术人在论坛上发表了中国第一款浏览器MyIE,然后留下了“免费开发,大师可以自行修改”的通知,随后消失在互联网中。

第一个开发者消失了,但是MyIE点燃了中国公司和技术人员做浏览器的热情。

陈洁明是其中之一。2003年,他基于MyIE开发了一款浏览器MyIE2并发布。同时在香港成立Mysoft科技软件公司,投身浏览器赛道。

两年后,陈洁明带着他的团队到北方成立了京游天下,并将浏览器改名为“傲游”。

同年,Breath和xiaoc两个人成立了一个工作室,叫凤凰工作室,做了一个浏览器,后来改名为世界之窗。

何肖鹏2004年随UC进入浏览器战场,主攻方向与其他人不同。那还是一个功能机的时代,其他的都在PC浏览器上,但他对移动领域的浏览器研发充满了兴趣。

继谷歌进入市场后,奇虎360在周正式推出360安全浏览器,进一步拉开了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入浏览器轨道的序幕。

今年,王小川已经依靠搜狗在输入法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但却毫不犹豫地宣布进军浏览器。

2011年,百度宣布了发展浏览器业务的重大战略,三年投资50亿元。没过多久,百度浏览器就发布了。

与此同时,金山网络CTO徐明带着40多人住在北京郊区的一栋别墅里,开发了一款项目代号为“猎豹浏览器”的全封闭式产品。

在提出浏览器方向时,金山网络董事会的腾讯代表问当时的金山网络CEO傅盛:腾讯没有好的浏览器,为什么金山能做好?

傅盛毫不避讳地说,这是一场硬仗,但渠道是可以颠覆的,市场份额还不足为惧。浏览器市场还是很有前景的。

这是早年中国互联网创业者特有的气质。他们胆大孤注一掷,敢于深入未知领域,敢于叫板海外巨头。

然而,微软IE的份额已经从过去的95%下降到2015年的10%左右。

虽然谷歌是这场第二次战争的最大赢家,但它的Chrome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浏览器。

2018年,一家名为红芯浏览器的国产品牌向公众公开道歉。

就是因为这个品牌自称是自主研发浏览器内核的玩家,依靠自主研发内核拿到了2.5亿人民币C轮融资。然而,当它的浏览器安装文件被解压后,人们才发现,林子就是谷歌Chrome浏览器。

这件事直接暴露了国内很多浏览器虽然入局,但没有一个能和谷歌抗衡的尴尬局面。

国产浏览器之所以打不过谷歌等海外浏览器,根本原因是没有研发出浏览器的核心技术,就像手机市场的厂商被国外垄断芯片一样。

于是,国内浏览器玩家之间的战争基本上一直围绕着篡改浏览器首页、修改默认浏览器、桌面弹窗、捆绑全家桶。

例如,搜狗和百度,两家基于搜索引擎的公司之前就一直在争斗。今天百度起诉搜狗劫持流量不正当竞争,明天搜狗起诉百度手机助手捆绑软件。

2019年,因浏览器首页被篡改,搜狗以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以纸质书形式起诉百度,要求赔偿经济损失100万元。

360多不满搜狗选择腾讯做股东,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强行取消用户默认的搜狗浏览器,这迫使王小川发微博声讨360专横。

国产浏览器怎么打,其实就像内耗。没有核心的浏览器就像没有武器的士兵,在战场上没有话语权。

根据国际统计网站Statcounter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底,全球浏览器市场份额前三名分别是谷歌浏览器(67.13%)、Safari浏览器(9.75%)和Edge浏览器(8.81%)。

国产浏览器在全球市场基本没有一席之地。

IE的终结不是终结,浏览器的战争还会继续。这源于无论是在PC时代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浏览器的入口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价值。

2012年,360推出其搜索引擎产品。到2013年,其搜索一度占据中国搜索市场23%的份额,仅次于百度。

如此快的增长速度,离不开360安全浏览器的功劳。在PC时代,互联网居民主动获取资讯、新闻和各种内容的方式是浏览器端口,可以为产品带来极高的流量涌入。

财报信息显示,截至当年6月底,奇虎360基于PC端的产品和服务月活跃人数为4.25亿,其中仅安全浏览器月活跃人数就高达2.72亿。在360将其安全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引擎由百度改为360搜索后,这些流量被应用到引擎中。

王小川曾经提到过一个三级火箭模式,就是输入法——浏览器——搜索。显然,在这种模式下,浏览器是核心。

浏览器的价值不会因为产业互联网的崛起而被削弱或消失。虽然现在的用户内容可能更多的是来自相应的独立app,只是形式上从PC端拓展到了手机端。

UC是价值诠释的典型案例。其最初的R&D中心定位于手机端,并凭借其在内容领域的建设,包括打造视频、小说、购物等各种功能。,实现了2014年国内手机浏览器市场第一的目标,并以300亿的高价卖给了阿里。

无论是海外浏览器还是国内浏览器,这场战役只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增加了战场,但不会随着IE的告别而结束。

正如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所说,时间对每个人和每个时代都有着同样的意义。昨天的叛逆会逐渐成为今天的正统,然后作为明天的经典来支撑。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