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未成年人直播打赏,以重罚倒逼平台压实责任

2022-07-06 20:04:40   编辑:小白
导读《意见》是规范未成年人参与网络直播的进一步举措。5月7日,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

《意见》是规范未成年人参与网络直播的“进一步举措”。

5月7日,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 《意见》提出了“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从事主播”、“优化升级‘青年模式’”、“建立专门服务团队”等七项具体措施。 ”,并请组织领导要求直播平台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统筹协调,压实主体责任,做好监督检查。

这是历时近两年的直播行业监管中首次提出未成年人保护专项意见。 《意见》中的很多条文也继承和发扬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近年来,随着网络直播等新业态的迅速崛起,网络直播、直播电商等行业得到发展。 但随着相关事态的发展,网络直播领域也暴露出诸多乱象,如平台主体责任缺失、主播质量参差不齐、打赏行为失范等。 特别是一些未成年人沉迷于直播、参与打赏,引发相关问题,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事实上,2016年以来,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国家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等相关部门越来越多 并且对他们的监管更加严格。 监管在2020年6月达到小高潮。国家8个部门联合印发了《网络广播行业专项整治规范管理工作方案》,相关部门启动了网络广播行业系列研究治理工作; 11月,国家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加强网络节目直播和电子商务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网络节目直播平台对网络主播实行实名制管理和“打赏” 用户; 还发布了《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2021年2月,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的指导意见》,督促平台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主播账号,杜绝非理性和激情奖励,遏制商业营销乱象; 2021年下半年,税务部门先后曝光朱晨辉(悉尼)、林珊珊、黄薇(薇娅)等多位网络主播涉嫌逃税案。

在此背景下,四部门出台《意见》,聚焦网络直播乱象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依法提出针对性治理措施,对参与网络直播的未成年人给予奖励 活动。 绘制了一条清晰明确的红线。 这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规范网络直播乱象的标题应有之义。 规范直播乱象,与平台公司积极落实意见要求和行业高度自律密不可分。

今年3月,《法治日报》报道称,据相关统计,未成年人在直播打赏用户中占重要比例。 每10个直播用户,就有1个未成年人。 可见,热衷直播打赏的未成年人绝不例外。 近年来,“未成年人赏门”事件不断刷新着大众的认知。

事实上,关于网络直播打赏等纠纷,最高人民法院早在2020年5月就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参与网络直播。 未经监护人同意的付费游戏或网络直播。 平台“打赏”等方式花费不适合其年龄、智力的金钱,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退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此次四部门出台《意见》规范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发现网站平台违反相关要求,采取暂停打赏功能、关闭等措施 直播业务。 这无疑是相关治理的“更进一步”,也倒逼直播平台明确自身责任和义务,严惩不贷。

这要求各相关平台迅速行动,以保护未成年人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打击,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具体来说,要严格整治未成年人参与网络直播和从事网络直播的行为,切实落实《意见》要求,切实履行平台主体责任。

广告

例如,从奖励机制入手,用明确的规则规范未成年人参与奖励的行为。 同时,要更加注重“源头管理”,加强主播账号注册审核管理,实行实名制注册管理,优化“少年模式”。 尤其是平台和行业自身需要自觉履行法律责任,切不可越过“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的红线。

新业务意味着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相关部门和企业在新业务发展过程中,要提前看到风险,积极化解,才能稳中求胜。 当然,更重要的是,任何发展都离不开法律的范围,更需要关注未成年人。

归根结底,对于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主播乱象的整治,除了积极监管和法律监管外,还必须取决于各个直播平台和行业的自律程度。 无论是从源账号申请注册规范,还是活动期间严格的内容审核和管控流程,还是活动后未成年人奖励、投诉和退款机制的构建,平台都需要积极发力。

这不仅关系到网络直播平台企业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履行社会责任,也关系到平台企业能否实现更健康、更持久、更大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