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之不易的丰收

2022-06-23 13:58:33   编辑:李元
导读 风吹起地上的麦浪,农田里的粮食去仓库。 收割机的轰鸣带来了大丰收的喜悦,忙碌的夏收是中国人民就业的保障。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口粮之一

风吹起地上的麦浪,农田里的粮食去仓库。 收割机的轰鸣带来了大丰收的喜悦,忙碌的夏收是中国人民就业的保障。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口粮之一。 农业农村部6月21日发布的小麦机收最新进展显示,全国已收获小麦3亿多亩,“三个夏天”的大面积机收基本结束。 总体来看,今年全国小麦产量比去年有所增加,大丰收已成定局,为全年粮食稳产奠定了基础。 苍麟真实,世界平安。 在去年秋汛导致多地小麦晚播的不利形势下,这种定心丸尤其令人欣慰。

5月底开始,我国夏粮主产区逐步进入成熟期,从南到北收获。 中国人开始了忙碌而快乐的夏收。

目前,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的小麦收获工作已经结束,陕西、山东、山西、河北的小麦收获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农业农村部6月21日公布的小麦机收最新进展显示,全国小麦已收获3亿多亩,大面积机收基本结束。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吕秀涛表示:“目前,全国小麦收割接近尾声,产量形势相对 清楚。从各地的收成和实际收成来看,应该说比预想的好,比平时好,实现了大丰收。”

我们从空间的角度看“中原粮仓”河南的夏收。 麦田里的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的麦田变成土黄色,收割机身后留下一排排整齐的麦茬。 这是地球向太空展示的丰收画面。

河南新乡卫辉市,刘建儒正在赶着收割家里种的60亩小麦。 收割后的小麦进行称重,去除水分和杂质,当场计算实际产量,亩产1270斤。 这让刘建茹夫妇非常高兴,因为今年的小麦收成确实来之不易。 受去年秋季罕见的汛情影响,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五省的冬小麦去年底普遍播种,播种面积1.1亿亩。

刘建儒所在的河南省卫辉市是重灾区。 他的冬小麦播种晚了近两个月。 今年小麦回青时,刘建茹的小麦大部分还在地里,60亩小麦基本都是弱苗。 和刘建儒一家一样,这5个小麦主产省的1亿多亩晚种小麦,大部分都是弱苗。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韩益军说:“根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调度,冬前小麦弱苗占三分之一,约1亿亩,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冬前单苗。 后期小麦的生产和收获。”

面临多年罕见的冬小麦晚播形势。 2022年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部全系统下沉一线包头省确保夏粮小麦大丰收工作方案》,组织 专家制定技术方案,大力推广“四补一促”技术,即用种子补晚、晚补密、晚补良、晚补肥,加强田间管理, 并推广到最后。 同时,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非灾区面积,实现播种全播,确保小麦面积稳定在3.3亿亩以上。

吕秀涛说:“今年中央的政策扶持力度前所未有。中央两次安排300亿元,对实际种粮的农民实行一次性补贴,降低农民种粮成本。” 粮食,前期投入50亿元以上,实施抗洪种植,促进弱者成强。”

要彻底扭转不利局面,确保夏粮稳丰收,离不开科技的贡献。 今年以来,农业系统各领域专家深入河北、河南、山东等小麦主产省麦田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开展扶贫攻坚专项行动。 要强,争取早日将弱苗转强苗。 幼苗。

韩义军说:“我们常说小麦的丰收取决于三个因素:人为、天助、善政。今年罕见且普遍严峻的晚播形势,人为善政 显得更加突出。”

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深入田间,根据苗木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管护措施。 对小麦田种进行追肥、追灌、抑肥等关键技术指导,促进小麦强强联合,帮助小麦及时壮大。

去年冬季高温天气 今年春天,河南省卫辉市麦田病虫害较往年大幅增加。今年2月底,一对一帮助刘建儒的农业技术专家徐海滨 ,第一次在麦田里发现了金针虫。

为保障夏粮生产,中央财政再安排专项资金16亿元,用于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 “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灌浆期喷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和杀虫杀菌剂,可防干热风,防止早衰,防治病虫害。是防灾增产的有效措施。

除中央补贴外,地方政府还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粮农补贴。 农民普遍享受化肥补贴、农药补贴,免费实行“一喷三防”。

在人的努力、政策的利好、上帝的帮助下,经过多方努力和周密管理,河南、山东等地的晚播小麦打了一个“翻身仗”, 已经过了抗秋汛期,促进了弱苗。 ,防治病虫害等,取得了稳丰收。 为确保大丰收,今年各地除了通过政策、技术等手段增产外,“减亏”也做得够多。 减少机采损失,保证颗粒回仓,是今年夏收的亮点。

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举行的全市机械收割比赛中,10名农机操作员驾驶不同型号的联合收割机在规定的时间和区域内进行收割作业。 专家评审组监测农机作业人员的收割结果和麦茬高度,通过拾取麦粒称重计算损失率。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通报,今年全国“三夏”小麦收割作业共使用联合收割机65万余台。 今年夏收前,国家将加大机采减产推广力度,更新补贴,加快联合收割机更新换代。

农机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也是减少损失的重要因素。 多地对持证经营者开展小麦机械收割减损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指导农业经营者提高规范作业标准,努力将收获过程中的损失降到最低。 减产就是增产。 过去,普通农机作业人员机收损失率在3%左右,但全国小麦机收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可节约粮食25亿斤。

饭碗不仅要拿稳,碗里的饭也要好吃。 提高粮食质量是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 在保持稳产丰收的同时,各地也在着力优化种植结构。 今年,优质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质进一步提升。

甘立新是河南省南阳镇平县粮食大户,当地4万亩优质小麦标准化示范田的种植户之一。 今年他种了700亩优质小麦。 6月2日,天气晴好,甘立新趁机抢了。 今年甘栗新种小麦大丰收,平均亩产1200斤。 甘立新的小麦品质非常好。 经现场检测,达到一级小麦标准。

甘立信说:“多亏六一,种子一统一经购买,统一播种。 ”

甘立新所说的“六统一”是指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储存、统一加工,是“六统一”的标准化科学种植模式。 ,让甘立新今年的小麦不仅获得了大丰收,而且品质也得到了提升。说起来,这个模式从甘立新种植之前的土壤监测开始就用上了。

某食品总经理 河南南阳公司常旭东经理说:“到地里测土壤条件,测土壤肥力和各种矿质元素,缺什么元素,科学种植,科学施肥,供应什么样的原料。” . “

种子是种好作物的关键。甘立新示范田种植的是种植合作社提供的河南优质小麦种子。甘立新说,现在不仅有好种子 统一供应,甘立新说,全程科技指导,从播种、施肥、喷药到收获全过程,全过程实现机械化,种植更加精细化、规范化,也促进了

今年我国推广中麦578、正麦379、新农511等一批龙头品种,选种较多 200多个县开展绿色、优质、高效行动。35.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10亿人需要吃饭。在复杂严峻的背景下 国内经济承压,稳住粮食安全底线,稳住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当夏收顺利完成时,金色的麦浪退去,大片的土地又重新种上了。 截至6月21日,全国夏粮预定播种面积89.9%。 农作物方面,中稻已播种近95%,夏玉米已播种90%,夏大豆已播种90%。 晚稻育苗预定面积已完成70%、6.7%。 每一分耕耘,都蕴含着对秋收的向往。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