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造车,只有 1% 能够生存下来

2022-06-25 21:04:33   编辑:李元
导读不久前,索尼集团与本田汽车宣布正式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索尼本田移动,将销售新能源汽车并提供移动服务。没想到,索尼这个大眉毛大眼睛

不久前,索尼集团与本田汽车宣布正式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索尼本田移动,将销售新能源汽车并提供移动服务。

没想到,索尼这个大眉毛大眼睛的家伙,居然造了一辆汽车! 看来,未来除了索尼音响、索尼电视、索尼手机、索尼游戏机、索尼微单,老虎也能看到索尼汽车。

索尼想要制造汽车从来都不是什么秘密。 早在 CES 2020 上,索尼就展示了一款名为 VISION-S 的电动概念车。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跨界进入汽车行业“淘金”,索尼终于忍不住了。

跨界历史悠久

企业跨界造车早已司空见惯。 许多原本与汽车无关的公司纷纷投入造车行列。 :

2021年3月,小米宣布进军智能电动车业务。

2021年,华为宣布与小康赛利斯达成战略合作,先后发布了Smart Selection SF5和文杰M5。

有跨境造车公司,也有百度、大疆,还有格力、恒大,还有国外的苹果、谷歌。 . . . . .

这些跨界车企包括科技公司、家电公司、地产公司。 各行各业齐聚汽车行业,都想分一杯羹。

看到这么多公司跨界造车,可能有很多朋友认为“跨界造车”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产品。

其实“跨界造车”历史悠久,一些传统车企已经从其他行业“跨界”进入汽车行业。

“跨界造车”最早成功的车企是丰田,有“有路必有丰田车”之称。

丰田汽车公司的前身是棉纺厂,由丰田佐吉于 1896 年创立。 棉纺厂经营良好,到1930年规模达到日本同行业之最,员工近万人。

1933年,接手工厂的丰田喜一郎远赴欧美看世界。 看到欧美发达的汽车工业后,丰田喜一郎决定成立汽车部门生产汽车。

棉纺厂去造车了? 很多人认为这个“浪子”是在胡闹,但人家买得起,毕有什么钱。

1937年,丰田汽车部正式独立,成为丰田汽车公司。 直到现在,丰田仍然是全球汽车行业的领头羊。

从纺织业到汽车业,丰田的“跨界造车”堪称典范。 之后,越来越多的公司做跨界车。

和兰博基尼一样,起家是拖拉机,比亚迪以前是手机电池,等等。

不同时代背景下,做跨界车的公司各有千秋,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跨界之前,都是各自行业的龙头,有 资金雄厚,这是他们能够“跨界”成功的重要原因。

造车不容易

企业跨界造车,主要是造新能源汽车,几乎不涉及燃油车。 这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传统燃油车市场被老牌车企和巨头牢牢占据。 这些车企完全控制了市场、技术和产业链。 新造车企业很难在这一领域分得一杯羹。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传统车企的技术改造一时难以成功,这不仅给了新能源车企很大的市场空间,也让跨界企业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可能性。 进入游戏并分享蛋糕。

其次,与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制造难度较低。 新能源汽车只需通过电动机驱动整车,整车结构布局更简单,研发周期也更短。

这样看来,“造跨界车”的难度不是很高。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早在 2014 年,苹果就启动了“泰坦计划”造车项目,让无数“果粉”兴奋不已,希望能看到一款冲击力堪比 iPhone 的汽车。

但是,苹果造车团队内部经常存在意见分歧,经过多年的折腾,连一个方案都无法定下来。

到最后,所谓的“苹果车”,按照苹果的说法,要等到 2025 年。 无雨”。 可见,跨界造车实属不易。

除了苹果,五粮液、富士康等国内企业也跨界造车,但都失败了。

2006年,五粮液收购了一家汽车发动机公司,尝试进入汽车行业。结果发动机技术出现瓶颈,5年后仓促退出。

2017年富士康尝试生产新能源汽车,也因为技术不够好而放弃。

就连华为等成功打造跨境车的企业,也因品控问题提前停产。

新技术、新电池的不断发展,可以让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变得更加容易。

但是,这些技术无法替代基础机械制造,也无法替代车轮、车身、制动系统、照明系统、空调系统等硬件。

即使新能源汽车的制造难度低于燃油汽车,但这仍然是一个技术门槛高、资金密集、投资长期积累的领域。

烧钱永无止境

说起投资,可见近年来造车投资门槛不断提高,“烧钱”永无止境。

“只打雷不下雨”的苹果,迄今已投资超过800亿美元。

在中国,百度汽车计划5年投资500亿元,小米计划10年投资100亿美元。

这说明,百亿投资跨界造车只是一个起步价。 如果家庭不够富裕,就会导致雷暴,甚至破产。

既然跨界造车成本这么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企业参与?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新能源汽车成为最受欢迎的风口。 雷军曾经说过,站在风口上,猪会飞。

当恒大宣布跨界造车时,即使不生产汽车,其市值也一度突破5000亿。

资本注重回报的效率。 这一概念引发了各行各业的蜂拥而至,无论是科技公司还是房地产公司,都涌向这条最昂贵的赛道。

很多没有造车经验的公司,鲁莽行事,一味烧钱。

因此,大部分做跨界车的科技公司都会选择与传统车企合作造车。

百度与吉利、阿里巴巴与上汽、立讯精密与奇瑞合资、华为与赛利斯、索尼与本田、谷歌与福特。 . . . . .

科技公司负责提供软件和智能技术,而传统汽车公司负责汽车机械制造。说是优势互补,大大提高了跨界造车的成功率。

在老虎看来,合作造车是现阶段更科学、更安全的跨界造车模式。

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朱焱曾表示,车企的生存率会很低,“最终只有1%的企业能活下来”。

谁能成为这些跨界车企的1%? 需要时间来验证。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