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何没钱换手机了?经销商十店九亏,用户不再为品牌内卷买单

2022-06-21 17:07:16   编辑:葛剑
导读“我们区域的线下手机店大部分都是亏损的。10家店只有一家赚钱,其余都在亏损。如果一些经销商说他们的线下商店今年赚钱,他们大多数是假的,”黄凤告诉深网。

“我们区域的线下手机店大部分都是亏损的。10家店只有一家赚钱,其余都在亏损。如果一些经销商说他们的线下商店今年赚钱,他们大多数是假的,”黄凤告诉深网。

黄凤是两个国产手机品牌在某省的顶级线下经销商(厂家直供),目前拥有11家品牌授权店和1家综合店。“一家一直亏损的线下商店已经关闭,”黄凤说。

感觉今年线下店的日子不好过。不仅是黄凤这样的手机经销商,连开了几家店甚至不足100平米的“夫妻店”的小渠道商都觉得手机销售的生意难做。

“我经营的店从100平米缩小到50平米,柜台也全部搬走了。我也是老板兼业务员,大部分业务都是回头客。今年不亏就好。”位于东部沿海五线城市的张颖向王诜解释了她今年的计划。

销量下降,库存高企,制造商削减订单................................................................................................................................................................行业冰冻期,经销商亏损已成常态,与厂家“赚大钱”的时代已经过去。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手机市场销量开始下滑;在国内手机市场,截至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连续第10个季度下滑。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9%,环比下降12%,至7370万部。换机周期方面,根据Counterpoint数据,国内用户的换机周期提高到了31个月。2019年初,国内手机用户的换机周期仅为24.3个月。

对于手机销量的下滑,很多手机渠道商总结了“网络深”的三个主要原因。一是2020年疫情后,大家的忧患意识增强,在购买手机等消费品上趋于保守,用户换手机的周期增加;二是近几年国内五大手机厂商频繁发布2000元到4000元价位段的手机(OPPO、vivo、小米、荣耀等手机厂商的中端手机机型基本处于一年两次迭代的频率),但硬件差别不大,竞争趋于滚滚而来;第三,JD.COM等线上销售渠道侵蚀了线下门店的销售。

进入寒冬,经历过手机行业辉煌和亮点的厂商、渠道商、零售商都在等待一个答案。手机行业何时能跨过低谷,逐步实现U型反转?

损失、店铺关闭、收缩

黄凤感觉到手机销售市场的寒意始于去年9月。“从那以后,我所有店铺的销售额都呈下降趋势,有些店铺的销售额甚至减半。”

在成本不变甚至上升的情况下,手机销量减半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亏损。一般来说,线下手机店的收入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卖智能手机的收入,一部分是和三大运营商合作的收入;第三,售后维修服务收入。

“现在的问题是手机销售收入在下降,和运营商合作很难赚钱,售后维修收入微乎其微甚至亏损。”多位线下渠道商向深网反馈。

黄凤以万达广场的一家主流品牌体验店为例,给深网算了一笔账:

一个近200平米的店,6个店员,房租加上平装修成本,平均每个月要7到8万,至少需要卖出200多部智能手机才能扯平成本。“现在一个月只能卖100多部手机。你可以算算能亏多少。”黄凤有些无奈。

在运营商合作方面,黄凤表示,“现在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之前根据用户开卡量,用户充话费等会有一些收入。现在要求更严格了。我所在的地区需要计费卡、副卡、宽带服务才能获得返利”。

在售后服务和营收方面,黄凤透露,“我开的几家体验店,售后服务的营收可以忽略不计,甚至亏本,因为手机本身销量就在下降,维修业务肯定会减少”。

今年以来,黄凤发现一个现象,品牌体验店的维修业务在亏损,而专门做手机维修的小店生意却很红火。

“前几年行情好的时候,很多用户手机掉了或者坏了,都是直接换手机,很少有人维修。现在手机坏了,身边的朋友大多会选择去小店维修,只要价格合适”。

对于经销商林林来说,这两年线下手机销售生意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手机缺货。林是某国产手机品牌的最大经销商。去年,由于该品牌削减了手机产品线,只保证了几个高端系列的手机,琳琳各大商店可以获得的智能手机数量急剧下降。

“头部厂商对授权体验店、旗舰店管理严格,禁止销售本品牌以外的产品。驻店经理整天工作监督商店,”林林向王诜解释说。

在爆款手机供不应求、销量下滑的背景下,充电器、手机壳、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物联网系列产品成为琳琳线下门店的促销重点。

“物联网系列产品不是刚需,比手机更难卖。现在几家线下店都是亏本的”。

去年11月,门店等级达标的林林获得了销售一款新能源汽车的资格。“一个月8-10台的销量是达标的,”林林告诉王诜。

但在林林看来,卖车的收入不足以弥补手机销量下滑带来的损失。

“单从毛利率来看,卖一辆车毛利率不到8%,26万左右的车毛利不到2万,手机毛利率还是10%-12%”。

JD.COM侵蚀线下市场?

当线下手机经销商感受到行业内的“寒风瑟瑟”时,各大手机厂商正借助618的东风,展开线上销售的“军备竞赛”。主流手机厂商OPPO、小米、iQOO、realme等。纷纷推出降价、打折、省交、押金抵扣等大礼包备战618。

“现在,在JD.COM等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手机已经扼杀了许多线下商店,”一家手机大卖场的负责人李华告诉王诜。据李华介绍,许多用户在商店体验手机后,会去JD.COM和其他电子商务平台搜索手机的价格对比。“现在手机价格基本透明。有些用户来授权店买手机是为了保证质量和售后,但有些对价格敏感的用户看完手机会去网上或外面的店买,因为可以便宜几十甚至几百块钱。”

对于线上销售,林林、黄凤等大经销商都向深网透露,厂商不允许线下经销商在线上销售智能手机。“每个线下城市的大商家的手机销售都有区域保护,不同区域之间走私是违法的。”

在手机领域耕耘了10多年,做过业务员成为国有承包商管理层的刘峰向Shenzhen.com透露,“智能手机的销售渠道分为线上和线下,线上以JD.COM等几大电商平台为主,包括自营、他营、第三方顶店等。,而一些线下零售连锁是线上线下打通,这是历史遗留问题;线下以国家承包商、省承包商、地方承包商为主。这些渠道原则上禁止网上销售手机。

但在很多线下渠道看来,线下实体店依然是智能手机销售的主战场。“全国承包商、省承包商等经销商是打通整个销售渠道的必要环节。对于品牌方来说,具有资金蓄水池的功能,省包商等大商家从厂家拿货都是现金;然而,当制造商在JD.COM用自己的账户销售手机时,有一个账期和付款的压力”。

“除了支付周期和支付压力,线上销售还有运营成本和平台扣点,”某智能手机连锁负责人告诉王诜记者。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去年,我们线下亏损,但线上赚了钱。我们在JD.COM的旗舰店年销售额接近4亿英镑,利润1000万英镑。然而,扣除印花税,JD.COM扣除,员工工资等。,我们最后得到的净利润比往年少了很多。”

但从近两年主流厂商的渠道布局来看,线下依然是各大厂商争夺的“主战场”。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EO赵明曾向王诜等透露。:“荣耀的线下销售已经占到70%以上,线下体验店数量预计从2000多家增加到3000家左右”。

连锁反应:高库存的制造商削减订单

终端销量下滑,部分线下经销商面临提货压力。直接结果就是手机库存高。据潮电智库统计,今年手机行业已有3000万部智能手机库存。其中成品库存超过2000万,半成品和核心零部件库存超过1000万。

在全球市场,SMIC CEO赵海军在日前的业绩会上表示,“受国际形势影响,今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将减少至少2亿部,主要来自国产品牌”。

至于库存,多位经销商告诉王诜记者,手机销量不如以前,但手机壳、智能手表等物联网产品的销量和库存让其很头疼。

“新手机上市,旧手机可以用来做活动,还能卖个便宜点的价钱。如果手机店开在万达、居然之家等商业中心,商业中心也会对入驻其中的餐饮、数码、服装等头部商家给予一定的活动补贴”,林林对深网解释道。

李华在深网上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相比手机,他更担心充电器、智能手表等物联网产品的库存”。李华透露了一个细节:“即使手机销量下滑,你的店还是能达到OPPO和vivo规定的一个月至少卖30台手机的最低标准。”

“而且,OPPO、vivo等头部厂商都有保价机制。当新手机上的新老手机需要调价时,店里的促销员会清点库存。如果手机没有售出,手机的序列号将被报告,差额将被退还,”李华透露。

但在手机销量下滑的背景下,库存确实成为手机渠道商,尤其是大商家提前预警的风险点之一。“我们现在将控制交货数量。我们会拿制造商之前给我们的东西,现在我们会先检查我们手中的库存和现金流,”黄凤透露。

智能手机出货量的下滑已经成为智能手机行业调整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为了规避高库存带来的一系列风险,主流手机厂商纷纷下调销售目标,甚至削减订单。

据媒体报道,苹果计划下一季削减iPhone SE产量,比原定目标低20%;或者将三星的生产计划从原来的3.1亿台调整为2.8亿台;小米将今年的销售目标从2亿下调至1.6-1.8亿;OPPO和vivo已经通知供应商,他们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削减20%左右的订单。

关于手机厂商的库存,赵明在2021年4月接受深网采访时警告:“我们肯定会迅速崛起。难道他们(朋友)不把那么多商品做成库存吗?在这个市场20多年,没有饿死,只有死亡。”

“每个人都在等待机会”

手机行业进入寒冬,亏损撤店的悲观情绪仍在蔓延。根据“深网”的初步调研,在手机寒冬中,选择退出这个行业的大经销商寥寥无几,大部分选择退出资金储备不足、亏损严重的线下门店。

手机线下流通市场环环相扣,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环节:SI(卖进)、ST(卖通)、SO(卖出)。SI指的是从制造商到省和大企业的出货阶段;ST是指国家包、省代等过程。向下一级分销商发货;所以意味着终端经销商卖手机给消费者。

“市场上各研究机构公布的季度数据主要是SI环节的数据,即厂商对大商或省代的出货量,而厂商本身更关注SO环节的用户激活,这是商业秘密,不会随便透露”,一位手机行业资深人士向王诜透露。

根据SI-ST-SO的手机流通环节,SO环节的中小手机卖场抗行业风险能力较弱。销量下滑、库存积压、消费者购买新机意愿下降等因素可能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担心我赚的钱会全部投入到手机库存中,”张颖说。据张颖介绍,几年前,他的手机店发生了一起盗窃案,损失严重,直接诱发了张颖转行的想法。“后来,我把店搬到了离市中心更远的一个镇上。因为房租便宜,我就从事熟人生意。一部手机赚了一百八十块钱,比在城里打工舒服多了。”我一个在市区开手机店的朋友,最近生意真的很不好。“市中心房租太贵,到了疫情就不开门了,销量下降,我们准备关门了。”

相比线下的小零售店,大部分手机经销商还是选择坚守,一起过冬。

“现在手机行业遇到困难,大部分经销商还是会选择跟厂商扛。以前吃肉喝的是汤,现在到了啃骨头的时候,跟厂家没法啃了。”林林告诉深网。

一位已经转型的前手机经销商向“深网”透露,“行业好的时候,大渠道商都和厂商一起赚大钱,一家旗舰店一年赚几百万没问题”。

目前,林林和黄凤等经销商已经与制造商联手,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应该与厂家肩并肩,共同御寒。只要品牌的影响力在,后面总有希望,大家都在等待机会”。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