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发牌三年:5G+工业互联网和是多少

2022-06-04 20:28:20   编辑:葛剑
导读不知不觉中,5G已经发牌三年了。工业互联网作为5G商业使用中最重要的轨道,未来70%的5G应用场景都在制造业。

不知不觉中,5G已经发牌三年了。工业互联网作为5G商业使用中最重要的轨道,未来70%的5G应用场景都在制造业。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的建设项目也在逐年增加。可以说,工业互联网是5G集成应用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那么,在过去的三年里,5G和工业互联网的加法是什么呢?

加法效果显著。

三年来,国家和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推动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特别是2019年以来,工信部推动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项目,行业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应用深度延伸到更广、更深、更高层次。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在建的5G+工业互联网项目总数已超过2400个,虚拟专用网和混合专用网建设加快。识别分析系统覆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成192个二级节点。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5G+工业互联网10个重点行业20个典型应用场景,建立了一批典型标杆,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于45个国民经济类别。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逐渐从生产的外围环节延伸到R&D设计、制造、质量检测、故障运维、物流运输、安全管理等核心环节,5G从浅到深赋能工业互联网。

截至4月底,中国已建成161.5万个5G基站,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基于独立网络模式建设5G网络的国家。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工业互联网G基站超过3.2万个,现在这个数据远远超过3.2万个。

5g商用后,5g技术特性能很好地满足了工业数字化转型对无线网络应用的需求。经过三年的探索,事实上,5g+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模式已经逐渐清晰。一些行业专家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大部分5g+工业互联网项目更多地依赖电信运营商,但已经形成了三种主要的网络建设模式。首先,基于公共网络的5g虚拟专用网络。利用5g切片技术形成端到端切片子网络,适用于中小企业。第二种是基于用户面下沉的网络构建模式。适用场景为大型制造企业、港口、煤矿等,优势在于UPF/MEC部署在企业内部,可以保证网络的低延迟,企业业务数据不会离开园区,保证数据隐私和安全。第三,基于独家资源的5g局域网。5g专用网频段需要授权,由工业企业自建。目前,应用案例很少。当前,5G+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模式逐渐清晰,基于用户面下沉的网络建设模式是主流模式,越来越成为工业企业5G专网的首选。

当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行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使得5G+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赋能效应越来越明显。

如何突破5%?

虽然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要渗透到工业的核心环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个部门发布了《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到2023年,大型工业企业5G应用渗透率将超过35%。

然而,5g在工业制造企业中的渗透率只有5%左右,这表明在综合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大的挑战。业内人士告诉记者,5g+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企业需求不足、网络配套设施不完善、商业模式不明确、安全保障等问题。

首先,企业缺乏主观能动性。由于5g+工业互联网的综合发展受制于工业场景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水平,但许多国内企业仍处于工业2.0向工业3.0的过渡阶段。在投资5g技术改造之前,需要完成企业内部网络、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改造。事实上,很多工业企业还没有达到5g应用的条件,实施需求并不迫切。

其次,5G的部署和应用成本偏高。与4G网络相比,5G网络在更高的频带工作,信号衰减更快。为了实现同等覆盖,需要安排更多的室内外基站。同时,5G基站的功耗大约是4G基站的两倍,大大提高了5G网络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值得注意的是,5G工业终端、芯片、模块、网关等5G工业应用的关键产品种类很少,尤其是几千元的价格也严重影响了工业企业部署5G应用的积极性。

第三,商业模式尚不清楚。由于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场景对网络的要求差异较大,难以形成2C等大规模复制推广的通用模式。目前,运营商没有5g+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运营维护相关经验尚未形成明确的合作模式。此外,短期内很难建立5g应用于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盈利模式,但5g网络建设投资较大,意味着资金缺口较大,行业建设前景不容乐观。

最后是标准系统,安全系统尚未建立。5g和工业互联网的网络架构相对开放。许多重要数据很容易暴露,并受到各种手段的攻击。然而,尚未制定统一的5g+工业互联网集成领域的核心标准和系统安全防控系统,这使得许多现有的防护技术难以应对。

由此可见,2023年完成大型工业企业5G应用渗透率超过35%的目标,突破目前5%的现状,任务艰巨而繁重。

从加法到乘法。

目前,中国5G基站、5G应用创新应用、5G标准专利、5G终端连接排名世界第一。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中国5G+工业互联网的整合还处于起步阶段。

那么,如何做好5G和工业互联网的附加问题,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乘数效应的释放,以实现锦上添花呢?重庆大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龚树凯在接受《通信产业日报》采访时表示,需要从三个方面促进两者的深度整合,突破现有的制约问题。一是加强发展基础,推进分类政策;二是加强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跨领域。与行业各领域领先企业合作,在核心技术、集成、应用等方面推进5G+产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三是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推进5G+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整合与创新,共同促进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很多专家认为,在技术和商业两个维度上,影响5G+产业互联网未来发展的关键是解决问题,构建促进各方积极性的发展模式。

要深入应用场景,需要加快制定5G标准。目前,5G正逐渐渗透到企业的核心生产场景中,但现有的工业网络很难满足现场级数据高实时、高可靠的直接采集需求。虽然5G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和大型机器通信(MMTC)的三个特点弥补了传统无线技术的不足。然而,对于工业无线网络,EMBB不能满足要求,因为工业实时协议依赖于低延迟和高可靠性,如URLLC标准所述,这只能在R16版本中使用。然而,市场上可用的5G技术实际上是基于R15版本,因此在5GR16版本正式商业化之前,现有的5G不能满足工业现场通信网络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快5G相关标准的商业步伐。

需要进一步探索5g与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的商业模式。目前,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在5g网络建设和运营方面投入巨大。不同的服务和场景对网络带宽和网络资源消耗有不同的要求。同时,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建设中的一次性投资成本和后期使用成本较高,资金回收周期长,缺乏科学合理的商业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方的积极性。无论是运营商、设备制造商还是工业企业,5g和工业互联网的综合发展都对整个生态商业模式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通信产业日报》全媒体总编辑辛鹏军认为,5G是主管部门适度先进政策指导下通信产业的重要网络迭代,5G产业应用是5G价值的发展;工业互联网是近年来主管部门推进新工业化道路,深化工业化一体化的工业数字化创新运动。5G与工业互联网的叠加和混合具有自然优势、内部需求和原始动力。5G和工业互联网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叠加,而且应该是乘法效应、升级倍增和双向授权。5G和工业互联网应用只面临一个主题,即服务于行业的需求。解决行业的实际问题是5G+工业互联网。用户有最终决定权。如果你能真正了解行业,解决多少需求,未来5G+工业互联网的深度发展。

5g+产业互联网早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各国之间竞争的核心,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虽然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仍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随着官方、产业、大学和研究各方的合作,我希望在未来三年看到5g+产业互联网的碰撞。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