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视频轨道的刻度 他们找到了与世界和解的方式

2022-05-20 12:26:46   编辑:公羊瑶烟
导读 沿着视频轨道的刻度 他们找到了与世界和解的方式

  每一个肯充当故事讲述者的人,都是一个渴望与世界和解的人。要知道,将自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记忆按照既定的时间线码放好,这件事本身就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重温这些记忆无异于将已经吞下的酸甜苦辣再一次放入嘴里,某些已经被选择性遗忘的“盒子”也可能会被不经意间踢开,毕竟人生不可能只有快乐,人生难免会有一些悲伤,而有些悲伤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尽自己所能去改变可以改变的悲伤,然后去承受那些无法改变的悲伤。这不是一种妥协,这是一种认知。

《看不见她》剧照
《看不见她》剧照

  讲故事的人并不能赤裸裸去阐述对命运和世界的态度,因为它太过锋利,可能会划伤他人的轨迹,所以“电影”作为情感上更为缓和的跃迁点应运而生。和单纯的语言文字相比。电影更有张力,每一帧画面被压缩进去的情感密度可以更高,就像是针筒里的水,将情绪一点点打进你的灵魂。

《看不见她》剧照
《看不见她》剧照

  所以在很多人看来,讲故事很容易,把故事讲成电影很难:要更华丽的技巧和更“高深”的剧情,要更难操作的摄影机和更多铁盒子里的胶片……诸多的包围将“电影”层层托起,最终变成在大众印象里被束之高阁的“神圣品”。但其实电影很简单,简单到它的内核其实就是讲故事,简单到用手中的iPhone就可以拍下你所需要的素材,简单到只需要在时间线上把素材码好,简单到你的情绪就是你最好的技巧。

沿着视频轨道的刻度 他们找到了与世界和解的方式

  有这么一群“新生”,沿着视频轨道的刻度,他们找到了与世界和解的方式,用手中的苹果设备,将青春期的风起云涌,变成了夏末秋初的云淡风轻。

在每一个高考后的夏天 请记得和青春握手言和

  想要迎接“新生”,就意味着必须要忍痛“蜕变”,无论你是否会收到人生中那张耀眼的通知书,但一定在高考过后的某个正午或黄昏,当聒噪的蝉鸣声随着最后一滴眼泪戛然而止之后,我们自愿的,去接受时间准备的成人礼。冲动、叛逆、张扬、个性、为了一件人或事可以与全世界为敌……终于,我们忍着痛钻出了青春的蝉蜕,在通向人生下一阶段的新生之路上,和充斥着欢笑与泪水、疑惑与不解的青春握手言和,至于那些无法改变的悲伤,要学会与它相处,带着它去生活,去幸福。

《看不见她》剧照
《看不见她》剧照

  悸动、冲动、感动,爱情、友情、亲情,迷离、迷失、迷惘,青涩的大学生们,通过iPhone等一系列的苹果设备,用青涩的镜头将青春一层层剖开,向世界阐述着自己的“新生蜕变”。蔡雯琳通过一条“裙子”,讲述了闽南女生春春的迷惘,当她一直以为的“时尚”在别人眼中开始变得“羞于启齿”的时候,她是否还应该相信妈妈做的裙子是最时尚的。最后她终于明白,裙子是否时尚从来都不取决于版型,而是取决于是否在针脚中融入了爱,丑的愤怒演变为丑的无奈,丢掉的那条裙子,帮春春找回了曾经被“时尚”压制的亲情。

《阿嬷不穿睡裙》剧照
《阿嬷不穿睡裙》剧照

《阿嬷不穿睡裙》剧照
《阿嬷不穿睡裙》剧照

  祝逸非、向彦锫和王子豪所创作的《芬和的小故事》,将女主角芬和塑造成了一个战胜了自我的英雄,一直横在她心头的野兽,也不过是“一只大一点的狗狗”,最终她自己把自己从“盒子里”一点一点的救了出来。荣哲、黄兆晖、田依可的作品《张大侠》则反映了每一个高考过后的“准大学生”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我应该报什么专业?主角张小刀在询问了身边的人他们对于自己专业的感受后,最终还是选择倾听自己的内心,选择了“新闻专业”,只是当他还在为自己的迷惘前后奔波时,殊不知他的一举一动,俨然已经有了记者的神态。

《芬和的小故事》剧照
《芬和的小故事》剧照

《张大侠》剧照
《张大侠》剧照

  张赵国的作品《柜子里的告别》则显得有些沉重,他把目光聚焦在了一个一直以来都充满了争议性的问题上“高考和亲人的离世,哪边更重要”。不过他并没有将影片的立意点落在“家人都是为了你好”的层面上,反之,他选择了一种“释然”。外婆用弥留在世间的爱感化了男主角与家人之间的矛盾,用时间撰写下来的菜谱,或许是男主迎接“新生”最好的见面礼。郭泽融和张子凡为我们带来了一期《英雄专访》 ,这部片子颇有些美剧《黑袍纠察队》的味道,同样都是反超级英雄主义的故事,这部作品讽刺的不仅仅是当下“流量至上”的网络风气,通过主持人的成熟与男主的愤慨,这段直击心灵的谈话,让男主明白了什么是冲动过后要承担的责任,让男主从一个“被包装出来”的超级英雄,成长为了真正能够“承担后果”的超级英雄,当成熟战胜冲动,当理智战胜情感,“新生”如期而至。

《柜子里的告别》剧照
《柜子里的告别》剧照

《英雄专访》剧照
《英雄专访》剧照

  《开学第一天》、《谁拿了遥控器》和《最后五分钟》三部片子连起来看,完全就是一部记录大学生活的三部曲。从初入大学生活的憧憬,到适应了大学生活后可能会产生的磕磕绊绊,再到最终忙于毕设、爱情和人生的纠缠,这就是每个大学生一定会经历的三个阶段,也让我们明白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何让心理的落差实现“软着陆”,接受生命的参差以及命运的猝不及防。成长不一定意味着畏惧,有时候是要为了自己的坚持“莽一莽”。

《开学第一天》剧照
《开学第一天》剧照

《谁拿了遥控器》剧照
《谁拿了遥控器》剧照

《最后五分钟》剧照
《最后五分钟》剧照

  赵丁立的《智齿》和陈品森的《看不见她》是两部给我留下印象非常深刻的作品。首先从镜头语言来看,这两部作品和其余的八部作品相比显然更加成熟,蒙太奇的运用更显功力。《智齿》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一部浓缩成5分钟的《小时代》,形影不离的好闺蜜、高考过后被大学撕扯的分崩离析的友谊、最后因为共战“渣男”的一致对外让三个好姐妹之间重归于好。这个过程让女主明白友谊不该是束缚她们命运的绳索,青春所带来的种种的“痛”,也随着智齿的拔除烟消云散。“智齿”,是青春的“痛”点,也是成熟的起点。《看不见她》的作品风格则更加内敛,偏向意识流的讲述让整部作品更多的是通过画面而非人物之间的语言交流来讲述整个故事。影片缓慢的节奏就像是男主对于女主默默的爱恋一般,缓缓如流水,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压抑,故事的最后其实是一个开放性结局,因为影片中男女主在青春期的故事已经讲述完毕,至于后面发生的,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智齿》剧照
《智齿》剧照

《看不见她》剧照
《看不见她》剧照

  其实你看,青春真的非常简单,无外乎对友谊的执著、爱情的懵懂、亲情的渴望和未来的迷惘,可就是这其中发酵出的冲动和欲望,纯粹的令人痴迷,令人百看不厌。如果高考后的夏天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那记得回头,和曾经的青春握手言和。

为创意连接一枚“苹果” 滋的一下 灵感的线路就通电了

  很多人对“电影”多半都报以畏惧的心态,这份距离感的源头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电影器材”的操作门槛。但如今,随着智能手机在功能上的日渐丰满,科技已经把创作的门槛削减很低,不必是科班出身,各专业的学生都能很好的用iPhone、 iPad和Mac来进行创作,就像这次展出的10部微电影作品,从构思到成片,全部经由苹果生态运作完成。硬件之间的无缝衔接令这些新生的创作者可以更自如诠释和表达美好的青春。现在的年轻人不会再错失用影像表达的机会,这是时代和科技对年轻人表达方式的改变。

沿着视频轨道的刻度 他们找到了与世界和解的方式

  在前期筹备剧本、搜索资料时,《开学第一天》的作者宋词一直都在使用着MacBook进行素材的搜索、下载,并通过Airdrop投送到iPhone、iPad上。除此之外,他还在用MacBook中的Pages对剧本进行创作,当他和小伙伴们远程讨论剧本时,打开Pages上的协作功能,就能很轻松的一起来编辑剧本,随时记下大家的意见。而且通过 iCloud 上传同步到手机,就可以随身携带、随时回顾修改剧本,非常方便。

《开学第一天》的作者宋词
《开学第一天》的作者宋词

  并且宋词还喜欢用iPad Air 4 + Apple Pencil绘制分镜。一个iPad相当于无数本子+无数根各式各样的笔,可以任意选择颜色、笔的样式进行记录、圈重点,并且这些记录还可以直接通过iPad导出,Airdrop给iPhone,各方面都很便捷。

《开学第一天》分镜
《开学第一天》分镜

  而iPhone 12 Pro和iPhone 12 Pro Max则给予了这些视频创作者们最大限度“镜头自由”。得益于素质相同的长焦、广角和超广角三枚镜头,iPhone 12 Pro和iPhone 12 Pro Max几乎涵盖了拍摄时所需的所有焦段,iPhone 12 Pro Max所拥有的1.7um大光圈更是让它在低亮度的场景下还能实现保留住暗部细节且保证噪点较少的成像质量,杜比视界让画面的中色彩深度和光影细节可以达到最优,这无疑是最令创作者们感到震撼的地方。

沿着视频轨道的刻度 他们找到了与世界和解的方式

  同时,iPhone 12 Pro和iPhone 12 Pro Max所拥有的防抖和IP68级别的防水效果,也为创作者们实现了更多更震撼的镜头。例如《阿嬷不穿睡裙》中女主的同学将女主的裙子从床底下翻出时,iPhone所提供的类似于第一视角的画面让观众在一瞬间化身为“裙子”,亲自“感受到”身为裙子经过几双手的流转最后被扔进垃圾桶的过程,这种出其不意的镜头很能增加影片和观众的互动性,画面代入感很强。而另一部作品《智齿》中,女主跳入泳池,身边围绕着众多气泡的画面,正是由iPhone 12 Pro Max直接整机入水后拍摄而来,整个画面的效果搭配上高速插入的蒙太奇,凸显出了一种震撼的迷离感。这部作品的作者赵丁立表示,在拍摄这段画面时,iPhone完全可以实行水下的裸机拍摄,大概有NG了至少15条左右的过程中,手机一直处于出水入水的状态,丝毫没有影响。

沿着视频轨道的刻度 他们找到了与世界和解的方式

沿着视频轨道的刻度 他们找到了与世界和解的方式

  苹果设备间的联动,在为拍摄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复杂镜头的拍摄难度和所要耗费的时间成本。例如在《智齿》的拍摄中,赵丁立在水下摄影时,就运用了iPhone 和Apple Watch的配合,实行远程遥控拍摄,整个过程基本上保持了0时延的体验。有一段戏涉及到把iPhone放在鱼缸里,由于角度问题不方便监控屏幕上的画面,她便使用投屏软件将iPhone的画面投放到iPad上,以此搭配,前者拍摄,后者监看,从而实现“无线图传”的功能。

沿着视频轨道的刻度 他们找到了与世界和解的方式

  到了后期阶段,将所有拍摄而成的素材全部通过Airdrop汇总到MacBook上,M1芯片的极致性能在使用Final Cut Pro剪辑4K HDR素材时,可以做到零延时。使用搭载M1芯片的MacBook Pro进行声音的后期制作,在现场录制完毕的同期声可以随时导入Logic Pro,进行后期的降噪以及高低频的处理。

沿着视频轨道的刻度 他们找到了与世界和解的方式

沿着视频轨道的刻度 他们找到了与世界和解的方式

  当你对自己想做的事情已经有了一个充分的脉络,在所有创意的线路都已经链接至思维之后,不妨在这其中搭建几枚“苹果中继器”,然后拨下开关,滋的一下,从理想变为现实,就是这么丝滑。

每一次“新生”都值得记录 每一次“记录”都在见证新生

  只能说,科技的发展为人类连通世界提供了更多的通路,尤其是对于这些“Z时代”的新生者们来说,他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更加多样,所以也更懂得如何贴近世界,向世界倾诉,主动去聆听世界的回应。

沿着视频轨道的刻度 他们找到了与世界和解的方式

  这10部微电影的创作者们,通过手中的iPhone把自己的故事翻录给世界,是向青春的和解,也是对青春的告别。毫无疑问,他们热爱命运,也曾抗议,慨叹自己的苦难,而后消极、最终与世界和时间握手言和,变成和世界一样宽阔,跟历史一样无限的人。这些真正和自己和解的人,最终过得都不差。

沿着视频轨道的刻度 他们找到了与世界和解的方式

  那么为什么不拿起你手边的iPhone,去记录自己在时光中的每一次“蜕变”呢?它总是发生在绝望之后,或许过程会非常痛苦,但每一次“新生”都值得记录,而每一次“记录”都在见证新生。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